【本報訊】市傳人行前日透過中資行任「打手」,在倫敦及本港離岸市場大手掃人幣力撐滙價,不過昨日未見干預,人幣離岸價大致平穩。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被問及對人行罕有干預離岸市場的看法,他稱「從貨幣歷史上都好多(央行)干預,日圓、馬克都有,唔覺值得大驚小怪。」
記者:劉美儀 周家誠
人幣離岸價尾市昨報每美元兌6.4130人幣,跌285點子,境內在岸價則升22點子,收報6.3750。因人幣企穩,港元兌人幣現鈔亦減少,中銀香港(2388)牌價顯示,每百港元兌81.96人幣。
外滙界消息說,前日倫敦時段,中行倫敦落盤買人幣的量最密最多,每個買盤規模約數千萬美元,用爆一間銀行額度後,再用其他交易對手接續掃貨,手法不似商業或純投資交易盤所為,只有央行干預才會如此。另據聞中行其他海外分行也有參與落盤,市傳農行香港分行及中銀香港(2388)亦有在亞洲時段買入人幣。

外國央行亦會入市
陳德霖昨率領傳媒團參觀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後,被問及面對「阿爺」越境操作,干預離岸人幣滙率,他作為本地監管舵手會否「覺得尷尬」?他說,傳媒對干預傳聞需向人行查詢,他不能回答,惟即使有干預存在,亦「無(覺得)尷尬」。
他認為,任何央行基於對本幣政策的規則及基礎需要,都可能有干預情況,外界毋須「大驚小怪」,央行進行相關交易操作,「唔會對對方央行造成尷尬」,如金管局因應港元貨幣政策需要,在倫敦、紐約市場亦會進行外滙交易。
外界擔心人幣貶值,會令本港跨境人幣支付量放慢或萎縮,但陳德霖指,本地人幣即時支付系統日均交易金額,「今年對比去年仍會增多」,但將來增長放慢屬正常,「不可能年年一倍倍升。」
今年上半年香港人幣即時支付系統日均交易金額約8,000億元人幣,7、8月份更達萬億元人幣,涉及內地的跨境支付只佔一成。陳德霖說市場對人幣走勢看法,配置投資資產只是其一因素,實體經貿及對沖活動,仍會支持人幣支付需要。
星展銀行(香港)大中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表示,亞洲金融風暴再爆發的可能性不大,對於傳聞人行干預人幣離岸價,他指央行干預滙市操作,屬正常舉動,但相信人行托離岸價不會是常態。
恒生銀行(011)財資處副司庫周丹玲說,昨日人幣離岸價平穩,未覺異常干預,料當局前日的行動是希望減低市場套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