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售樓收益挫三成繼續「月月有樓賣」有信心銷售達標

新地售樓收益挫三成
繼續「月月有樓賣」有信心銷售達標

【本報訊】香港經濟增長放緩及美國加息預期升溫,或對本地樓市造成衝擊。不過,新地(016)主席郭炳聯昨日出席業績會時稱,有信心在2015/16年財政年度完成本地320億元的售樓目標,不怕加息有太大影響;同時看好內地地產市道,表明會繼續投資。
記者:岑梽豪

新地截至今年6月底止全年度,核心純利受累賣樓收益大減三成,按年下跌7.4%至198.25億元,符合市場預期,末期息每股派2.4元。
郭炳聯相信,儘管美國加息,息口仍會維持低水平,今個財年香港售樓目標為320億元,今年7月至今已完成60億元,故有信心全年可達標。新地今個財政年度住宅落成量將增至逾380萬平方呎,而未來3年連帶非住宅項目,每年平均亦有400萬平方呎。未來數個月將會推出元朗、將軍澳等項目,副董事總經理雷霆表明會繼續「月月有樓賣」策略,又指股市波動無礙旗下樓盤銷情。他解釋,本地用家需求很強,而未來住宅供應量與現時相若,故料樓價1、2年內會維持平穩,甚至有輕微增長。至於美國可能加息的因素,不會影響集團未來推盤的步伐。
集團去年度投資物業表現跑嬴賣樓,租金收入升6%至196.81億元,佔地產業務整體收入約47.6%,而前年度佔比僅33.7%。若單計香港業務,其租金收入更多於售樓收入。首席財務總監陳國威解釋,售樓收入因入賬進度,而少於租金收入,不過由於租金收入較穩定,而售樓則受多種因素影響,故長遠希望售樓及租金的收入可各佔一半。

新地的新盤東環,售樓處迫滿準買家。 資料圖片

上海項目建築費逾百億

本地零售市道轉差,但新地指旗下商場續租情況理想,雷霆稱近月租金壓力主要來自奢侈品牌商戶,不過集團的商場租戶組合均衡,並以本地消費為主,而本地消費表現仍然強勁。
新地於2013年以275.8億元「天價」投得上海徐家匯地皮,目前1號地皮已平頂,而2號地皮已開始地基工程。郭炳聯稱「擺咗好多心機」,現時內地業務的發展會先集中在這項目上,建築費100多億元。他表明看好內地地產市場,未來會繼續投資,但稱近期地皮成交價越來越高。執行董事董子豪稱,該項目完全發展兼租出後,每年租金毛收入有30億元人民幣,預計2017年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