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新聞】新加坡點選舉?集選區係輸贏關鍵

【圖解新聞】新加坡點選舉?
集選區係輸贏關鍵

新加坡周五舉行大選,執政人民行動黨將面臨一場硬仗。不過新加坡的選舉制度,有利執政黨取得國會多數議席。

新加坡國會並無指定議席數目,每次大選舉行前,都交由委員會檢討選區如何劃分。今次,選區劃分檢討委員會在7月中提交報告,建議選區數目由上次2011年大選的27個,增加至29個,當中13個是單選區、16個是集選區,議席數目亦由87個增至89個,全由相對多數制產生。

單選區(Single Member Constituency,SMC),顧名思義就是有一個議席的選區;集選區(Group Representation Constituency,GRC)是其相對概念,即擁有四至六個議席的選區。

新加坡1988年設立、1991年大選實施這個制度時,原意是要保障少數民族參政權,因此角逐議席的團隊,至少一人須為馬來裔或印度裔等少數族群,保證有少數代表進入議會。但此舉卻不利反對黨,因為他們往往勢孤力弱,不夠吸引力拉攏少數族群候選人,因此集選區往往被視為保住執政黨的「不沉航母」,亦是新加坡選舉制度其一中個為人詬病之處。

至於相對多數制,即是得票多者為勝而沒設票數門檻,假設甲黨得票多於乙黨,即使只贏一票、而得票數目根本未及選民人數的一半,議席亦全歸甲黨所有,因此會出現上屆大選中,人民行動黨得票率僅為60.14%,卻囊括93%議席的情況。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