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食養東西】
年輕人,喜歡飲酒作樂,實屬平常。中年男士,一日三餐都要有酒,片刻不離杯中物,箇中浪漫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上班一族,辛勞之後放鬆暢飲,也是合情合理,可見酒是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飲酒當下,固然開心愉悅,但多飲兩杯,翌日頭痛胃脹,渾身不自在,世人稱之為——宿醉,這件事,實在教人叫苦連天。
為何會宿醉?又怎樣紓緩宿醉?大家都知道,記者一定會請教註冊中醫師楊明霞,她說,酒精代謝主要分成兩個階段,身體裏的乙醇脫氫酶,先把乙醇(即是酒精)轉化為乙醛,接着乙醛脫氫酶再把乙醛轉化為乙酸鹽。如果乙醛脫氫酶的數量較少,便會影響代謝速度、積聚過多乙醛,造成宿醉,令人頭暈作嘔,渾身不妥。
後天努力 保養脾胃
而在中醫學的角度,若然脾胃虛弱,也會減慢酒精的代謝效率,換句話說,酒量是半先天半後天的。如果你的身體天生擁有足夠的乙醛脫氫酶,那麼分解酒精的速度就會比常人快,宿醉的機會便會比別人少;如果你的脾胃保養得好,也可令酒精的代謝快一點,宿醉的症狀同樣會輕微一點。
楊醫師接着說,如要預防宿醉,不妨喝綠茶、綠豆湯這一類的飲品。綠豆本身可以清熱解毒,又可以解宿醉,綠茶則可緩解宿醉的症狀。記者為人比較西化,不想喝綠茶綠豆水,事前吃芝士牛油是不是一樣奏效?醫師答道,芝士牛油防宿醉,有一定道理,因可保護胃的黏膜,避免吸收太多酒精,但脂肪含量比較高,建議血脂高的人,還是清淡一點,安份守己喝綠豆湯吧。
中醫推介
為了不喝綠豆湯,記者一個轉身,走去問營養師吳耀芬(Kathy)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減輕宿醉之苦,Kathy說,飲酒後身體會大量脫水,所以產生惡心感覺。這時最重要就是補充血糖及電解質,可以選擇食一碗飯或麵。但在那種狀態底下,別說飯麵,「我連個飯字都唔想聽到。」有沒有其他選擇?當然有,蘿蔔及無花果等含較多的消化酵素的食物,可以幫助酒精分解,非常適合宿醉者食用;牛奶除可補充血糖和水份之外,亦可紓緩情緒;還有蜜糖,同樣能夠提升血糖水平,對減輕宿醉頗有幫助。
營養師推介
咖啡解酒? 加倍脫水
坊間流傳,意大利人以飲咖啡來解宿醉,說會把頭痛一掃而空,Kathy卻說咖啡因只會令脫水的身體更加脫水,加速電解質流失,只會令自己更加痛苦。那麼丹麥人飲回魂酒之說,又可不可行?完全無稽!這只會加重身體內的酒精水平。日本人食酸梅又如何?這個有點道理,因為其鹽份高,可以補充電解質,而且酸味亦有刺激醒神之效。
說了諸般方法,其實兩位專家都說,最簡單最容易的就是大量飲水,補充水份,加速酒精排出。夜夜笙歌的你,除了酒瓶,家裏記得常備幾個大水煲吧。
各國解酒法有冇效?
記者:李聰
攝影:梁志永、劉永發
編輯:陳國棟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