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背上的最後一刀(獨立時事評論員 李兆富) - 李兆富

梁振英背上的最後一刀
(獨立時事評論員 李兆富) - 李兆富

梁振英會連任做多一屆特首嗎?要知道,連任並非必然,否則也不用定下五年一任的限制。所以,說不支持梁振英連任,是合情合理的說法,也不應該觸及中央脆弱的神經。事實上,坊間已經有不少道聽途說,指不同的人物已經準備角逐下屆特首選舉,甚至有傳聞指不同派系人馬已經四出搜羅潛在對手的材料,以備不時之需。
第一屆特首選舉,是一場預先知道結局的比賽。第二屆特首選舉,在香港近代史上經濟最低迷的2002年發生,統治者甚至連觀眾也懶得招呼,讓董建華自動當選。其後的補選,曾蔭權也是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黃袍加身,這也是為何後來坊間盛傳,曾蔭權有份向北京打小報告,令董建華失信。
香港人記憶最深刻,應該是2007年梁家傑對曾蔭權的那次特首選舉。雖然大家都深知,八百選委票,絕大多數掌握在建制派手上,但這次特首選舉還是假戲真做。題外話,假如這場曾梁之爭有全民普選的話,我相信最終勝出的仍然會是曾蔭權,畢竟梁家傑沒有執政的能力和經驗,政策主張也太過幼稚簡單。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否則香港的建制派也可以明正言順地走保守主義的執政路線,香港政治的民粹主義也不會如此急速抬頭。

中聯辦行事肆無忌憚

俱往矣。兩個月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將特區史上首三屆,一共四次的特首選舉,評價為「君子之爭」。四次選舉,兩次是自動當選,兩次是假戲真做,究竟何來的爭?所謂的君子,其道德又在哪裏?我知道,政壇上有不少人,對治港都有自己的一套抱負,偏偏他們沒有參選特首,因為北京透過其影響力,協調內定的人物勝出;兩次特首選舉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自動當選,就是最明顯的證據。
2012年的特首選舉,的確跟過去明顯不同。以洩露黑材料來打擊對手,只是表面上的不君子行為,這一次明顯唐梁二人,都是北京可以接受的人選,也有理由相信,在北京對唐梁二人並沒有明顯取向。真正高度介入干預這次選舉的,是過去十多年來到處都有留下指紋的中聯辦。
2008年,中聯辦的研究部主任曹二寶,於大陸官方刊物撰文,主張在香港設置直屬中央的「第二支重要管治力量」。梁振英成為特首後,中聯辦的角色也更加明顯,行事更肆無忌憚。
再不關心政治的香港人,也難免會將眼前的連串施政失誤,政治水平的低落等現象,統統歸咎於封閉的假選舉制度。
事實上,梁振英執政後,引入政治「復仇者聯盟」。這群人在英殖年代,甚至到了特區成立之後,一直在政治權力的外圍。梁振英要將制度清洗,進行政治的器官移植,過程自然會有排斥的現象;梁振英的政治「復仇者聯盟」,在行事作風上配合不到香港行政機關的文化,社會動員的手法,也顯得粗魯笨拙。
此外,梁振英在任內,非但沒有處理行政立法的矛盾,反而令到對立加劇。立法會內的政黨,就算是傳統建制派陣營,也不見得和這一任行政長官有良好的關係。甚至乎可以大膽說,傳統建制派與梁振英的衝突,比起泛民跟政府的矛盾更大。要知道,傳統建制派多年辛苦經營,才有今天得來不易的地位,他們不可能長期消耗自己的政治資本,來為梁振英護航。到了某個臨界點,傳統建制派也不得不在梁振英背上插最後的一刀,就像當年要董建華腳痛下台一樣。
一直被視為特區管治最核心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也因此不再得到香港人的信任。要知道,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說要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絕大多數香港人都感到不安,甚至恐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就是在這個前提下,中央對香港人作出的承諾。近年出現的各種本土政治甚至港獨主張,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香港人不再相信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承諾。換言之,破壞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是反對梁振英連任的最大理由。
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制度。梁振英,只是制度下的產物。沒有制度上的修正,繼續換人試試,最終只會換來更多「比梁振英更梁振英的梁振英」。沒有問責,沒有透明度,影響力卻不斷膨脹的中聯辦,才是香港政治的病毒,在感染香港的社會。

李兆富
獨立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