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一行向來是經濟探熱針,任何行業、任何公司,盤數唔靚,前景看淡,第一樣cut的就是廣告budget。市場上風吹草動,廣告界好快就聞到。
今年年初,廣告界已經感到山雨欲來,香港經濟吹起陣陣陰風,不少接觸開的行業已經預言今年生意不如去年。2015年才走了一大半,預言已陸續應驗。問題是,究竟這是短暫的陣痛,還是漫漫長痛的開始?
香港經濟支柱九成來自服務業,零售首當其衝。如今零售業五月連跌,苟延殘喘雖然剛過去的閱兵假期,市面似乎有點回暖,但零售界都說,小陽春只是假象。
面對生意難做,路只得兩條:開源或節流。某奶粉品牌大客搖搖頭說,今時今日開源越來越難。你以為是因為限奶令,香港奶粉業才滑落嗎?不!她說奶粉銷售減少,是因為近來內地電商蓬勃興起,內地人要買奶粉,在網上按幾個掣,便可訂到不同產地的正貨,還有「順豐」把貨直送到家,再不用身水身汗老遠從香港揹回去。
一位全球知名的零售品牌大客也說,香港零售市場正不斷收縮,面對的競爭竟是來自內地的直銷中心。近來在前海、廣州、杭州等地的免稅直銷中心急速冒起,內地人要買香港或外國貨,到直銷中心查看真身,再從網上購買,便可一車一車送到家門,價錢還比香港便宜,跨境電商已逐漸蠶食香港市場。
梁特首說「趕客容易、請客難」。他認為旅客大跌、零售蒼涼,其中因由是香港人趕客。但我認為,客人不來,是因為更難解的結構性因素。香港既沒有新景點,亦沒有新的經濟火車頭,內地電商越方便,出走其他國家購物也更過癮,我們的大水喉內地人還有來港消費的理由嗎?零售業與廣告界素來唇亡齒寒,眼見寒冬驟至,素有先見之明的廣告界惟有自求多福。隨着客戶budget減少,部份廣告公司編制亦開始精簡,但求市道不要每況愈下,走上裁員的結局。
文廸晞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