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紅遍全球的Netflix來勢洶洶,單看公司過去10年股價暴漲40倍已盡顯氣勢,但要來港插旗,必須征服吃慣「免費午餐」的香港觀眾,要吸引這批活用電腦、智能手機的精明消費者從銀包每月掏錢。
網民容易從其他渠道收看
多年來,香港人理所當然地將娛樂資訊與免費畫上等號,不論中日韓美劇、荷李活巨作抑或小品製作,也逃不過中、港、外國各大討論區上的BT(BitTorrent)種子,或在各大「線上看」視頻網站。談到要收費,「天王都冇面畀」,WhatsApp一年僅收8元也捱轟,遑論一集只有數十分鐘的電視劇。
沒有付出,難有收成。Netflix的成功,除了食正互聯網大勢,還得歸功於公司夠揼本,王牌劇《紙牌屋》耗資1億美元(約7.8億港元)只拍攝13集,吸引400萬個新訂戶訂閱Netflix,不但令公司在6個月收回成本,更橫掃艾美獎名利雙收。
香港觀眾的精明,最終為香港帶來惡性循環,也令一度這個東方荷李活變得死氣沉沉。香港電視業難做,魄力強如王維基,港視開台前也贏盡掌聲,可惜最終輸掉的卻以億計。
香港網民「求seed若渴」,要找免費娛樂又毋須翻牆,加上世界資訊如此海量,Netflix今次能否在香港坐穩,要戰勝的似乎不是無綫電視霸權,而是香港人的消費習慣。
■記者馮健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