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運動量越多 抗抑鬱越好

【科健籽】運動量越多 抗抑鬱越好

【科健籽:趣味科普】
假使你今天給上司罵得狗血淋頭,心情很不爽,看不開想自尋短見,或者逼你上司跟你一起自尋短見,我勸你還是放鬆心情,往外頭曬曬太陽多逛逛。走路其實是最便宜的心靈治療,就算嚴重如抑鬱症患者,很多醫生都會叫他多走動,不要整天窩在家裏一動不動。

抑鬱症症狀多,專家說整天沒集中力、失眠、做甚麼也提不起興趣、自我價值低下、嚴重者甚至經常有自殺念頭。記得多年前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做義工培訓時,導師就經常提醒大家,打電話來的人,很多都有抑鬱症,要留意他們有沒有服藥,可見兩者關係非常密切。導致抑鬱症的真正成因至今未明,不過由於醫學界誤打誤撞發現,增加腦內的化合物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能紓緩抑鬱,所以就製藥對治,例如Prozac和Zoloft等影響血清素的化合物就是代表之一。不過吃藥變成常態,其他如認知行為治療(CBT)雖證實有效,但也變成非主流治療方法;食藥有副作用,但見效快,都是病人的首選。
此外,15年前一項權威實驗更證明,運動雖不是正規治療方法,但跟吃藥一樣有效。他們把156位病人分成三組,有的做運動,有的服藥,第三組則同時服藥和做運動。單做運動的病人,如每星期有三日做帶氧運動,每次約30分鐘,四個月後發現他們跟其他兩組於減低抑鬱方面同樣有效。不過做運動也不及服藥見效快,因此儘管醫生相信運動的成效,也未必受到病人歡迎。

運動抗抑鬱 效果持久

然而,運動比吃藥好,因為結果發現運動組的效果持久,在實驗後六個月,該組只有8%人抑鬱症復發,單靠服藥的復發率則達到38%之多。你會問,究竟運動量要多少才足夠呢?
有實驗指出,能燃燒熱量越多的運動,效果越大。後來更有實驗把病人分作多組做運動,有的每周平均燃燒1400卡路里,有的則平均燃燒560卡路里。三個月後,發現運動量高的那組,抑鬱指數下跌一半;至於運動量較少的,抑鬱指數下跌三分一。研究亦計算出,假若一個體重150磅的人,每天大概要做30分鐘的帶氧運動,才達到高運動量的效果。(見圖)
科學家猜測,由於運動可以同時調節腦內這些化合物,便達到抗抑鬱效果。近年科學家更猜測,抑鬱症主要成因是腦裏的海馬體「縮水」,這才是抑鬱症的元兇。提升血清素等藥物,正正能夠增加海馬體的腦細胞,而運動除了能調節腦中這些化合物,也能增生海馬體內的腦神經細胞(neurogenesis),為運動治療抑鬱提出佐證。因此無論你多不願意、多沮喪,都要試試做運動,說不定當你一顆心輕鬆了,打開心扉,又再熱愛生命,不再耿耿於懷。

參考資料:
"Physical exercise-induced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and antidepressant effects are mediated by the adipocyte hormone adiponectin."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4 Nov 4.
"Optimizing the Exercise Prescription for Depression: The Search for Biomarkers of Response."Curr Opin Psychol. 2015 Apr 1;4:43-47.
"Exercise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efficacy and dose response."Am J Prev Med. 2005 Jan;28(1):1-8.
"Exercise treatment for major depression: maintenance of therapeutic benefit at 10 months."Psychosom Med. 2000 Sep-Oct;62(5):633-8.
"Hippocampal atrophy in recurrent major depress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96 Apr 30; 93(9): 3908–3913.

撰文:陳以恒
編輯:李寶筠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