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少鹽】
【本報訊】平日習慣大魚大肉,經常進食濃味高鈉食物的人,要轉食低鈉餐口味未必能接受,特別是味覺開始退化的長者。私家醫院營養師稱,低鈉餐不等同無味,可用香草、薑蒜及低鈉海鹽調味,而高鈉元凶醬汁則可以瓜果茸代替,故低鈉醫院餐不一定難食,連不少食慣山珍海味的富豪病人也能接受,甚至出院後特意着司機返醫院買外賣。
記者:伍雅謙
高血壓、腎病、心臟病及水腫等病人,均需進行低鈉飲食。香港港安醫院註冊營養師黃志榮表示,隨着心臟病及高血壓患者越見年輕,今時今日並非只有長者才需要進食低鈉餐,入院病人大都肯乖乖進食低鈉餐,「10個有9個都理解」,由於所有餐點均為素食,故院方提供的低鈉餐,也全屬素菜料理,「魚同肉類可能真係仲要醃,但天然蔬菜反而唔使」。
小量海鹽即可帶出味道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進食應少於2,000毫克鈉,即約一茶匙鹽。不少人誤以為低鈉餐就等同沒有味道,但黃指,其實不少食物本身具有天然味道,只是一般人習慣了濃味食品而被忽略,譬如青椒、紅椒及黃椒,「唔使加鹽,齋炒已經甜甜地好fresh(清新)」。此外,薑、蒜頭及香草也能增加食物味道。
若要使用調味料,黃建議,雖然海鹽營養成份與普通食鹽相若,但用量較普通食鹽低已能帶出食物味道,「可以用少三分一或一半」,也可選擇低鈉鹽及低鈉豉油,但腎病患者不宜選用。
醬汁一直是高鈉元凶,黃說,曾遇過有30餘歲病人,經常外出吃飯,不但喜好進食濃味食品,至愛更是豉油撈飯,年紀輕輕已因病需食低鈉餐。他遂建議對方以其他醬汁代替,譬如南瓜、甘筍及粟米本身均具天然甜味,搗爛後可製成醬汁,甚至毋須再加鹽等調味料,「食番食材嘅天然味道」,病人最後也接受。該院的新出品露筍香菇豆腐伴金筍汁,便以甘筍加水搗爛成橙色醬汁,再配以青綠色的露筍,色彩奪目,所需鹽份只有一克,即五分一茶匙鹽調味即可。
黃指,飲食習慣與口味其實可以改變,「最大問題係你想唔想轉變」,若一時無法適應,可逐步調整用鹽量,假設平日進食三茶匙鹽,可先減為兩茶匙,之後再降低至一茶匙,慢慢調節至健康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