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少甜】BB副食品含糖量點睇識睇梗係睇排位

【今日少甜】BB副食品含糖量點睇
識睇梗係睇排位

嬰兒六個月大開始,可進食固體食物如米糊及稀粥等,不少家長為求方便,會選擇市面出售的嬰兒副食品,但營養師指出,部份產品添加了糖份,若過早讓嬰兒進食含添加糖食物,會影響食正餐、食奶量及增加蛀牙風險。現時法例未有要求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品需在營養標籤註明含糖量,家長要「金晴火眼」讀懂食物成份及標籤。
記者:伍雅謙

衞生署建議家長避免讓嬰幼兒進食含添加糖食品,養和醫院註冊營養師柳慧欣指出,市面的嬰幼兒副食品,甚少會加入鹽份,但部份則會添加糖,以吸引嬰兒進食。但由於法例無限制,部份食品即使加入添加糖,也無法從營養標籤得知含糖量,她說,家長其實可從食物成份中發現是否加入糖。以麥糊為例,食物成份表排首位一定是麥粉,但部份產品排第二、三位已是麥芽糊精及糖,每100克含糖量可達28克,根據包裝上的食用份量,進食一餐已攝取了一茶匙砂糖。

柳指,寶寶自六個月大便可進食米糊、燕麥糊及稀粥等食物,初期應選用質感幼滑、無添加糖份、生果或其他食物的純米糊,待寶寶日漸適應固體食物後,才加入蔬菜蓉或生果蓉,若怕寶寶嫌棄「無味」而拒食,可用寶寶慣常食用的母乳或奶粉沖調。

當寶寶9至11個月大時,開始懂得用手抓物,有家長會購買手指餅等零食供寶寶「磨牙」,減低出牙仔時的痕癢感。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網頁資料顯示,部份供嬰幼兒進食的牙仔餅、曲奇及餅乾等,每100克含糖量由10餘克至20餘克不等。柳稱,含添加糖的餅乾並非完全不能進食,但應盡量選擇不含糖,並以少量及不影響正餐為主,每次進食一至數塊即止。此外,也可以煮至質地柔軟的菜心莖或紅蘿蔔代替牙仔餅,同樣可達「磨牙」作用。

老一輩或會餵寶寶飲用葡萄糖水有助「谷肥」,但柳指,即使是早產或生長線較低的嬰兒,醫護人員或營養師也不會選用葡萄糖水,「因為真係好甜」,只會使用微量糖粉來增加寶寶能量。天然果糖雖較添加糖為佳,惟她指,孩子過早飲用甜味飲料,會影響正餐、食奶量及出現蛙牙等問題,寶寶也有機會拒絕再飲清水,故每日不應飲用多於3至4安士果汁,飲用時也可以清水稀釋後才。此外,部份果汁雖稱聲是100%純果汁,但細心留意食物成份,有製造商會使用濃縮果汁,令甜度較鮮榨果汁高,也不宜選用。

雖然家長購買市面的嬰兒副食品確實非常方便,但寶寶的飲食,最好還是以天然食物烹製最理想。柳指,近年頗受歡迎的藜麥,含有高蛋白質及鐵質,適合製作成供嬰幼兒食用的麥糊,再加入寶寶曾進食、而未曾出現敏感的食物,便可當成固體食品供嬰幼兒食用。

一份藜麥糊食材包括藜麥30至45克、清水80至100毫升、南瓜60克及雞肉40克。做法簡單,只需將藜麥清洗及浸泡一小時,加入清水後烹調至軟身,再將雞肉及南瓜切碎後加入同煮至軟身即可,適合約10個月大嬰兒進食。若是仍在吃「糊仔」階段的寶寶,則可將上述食物煮熟後,放入攪拌機打爛至糊狀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