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水恐慌】
【本報訊】政府調查食水含鉛量超標專責小組本月底會公佈中期報告。有小組成員表示,由單位水錶至水龍頭的一段喉管較易滲入鉛,因各樓層進入單位前的喉管較幼,若工人用含鉛焊接物,喉管與鉛的接觸面較大,及水在喉管停留時間較長,令食水含鉛機會較高。而且類似物料及工序被廣泛採用,故除公屋外,學校及醫院也可能受影響。
類似物料被廣泛採用
專責小組本月底會提交中期報告,成員陳漢輝表示,小組從啟晴邨及葵聯邨二期的3條供水鏈中,抽取由供水箱至屋內水龍頭約100個部件化驗。因驗出含鉛的11個屋邨所用物料及施工相似,相信食水含鉛原因亦相似。
他指由單位水錶至水龍頭的一段喉管較易滲入鉛,因各樓層進入單位前的喉管較幼,一般用錫焊接;若工人用含鉛焊接物,幼喉管與鉛的接觸面較大,及水在喉管停留時間較長,令食水含鉛機會較高。用含鉛焊接物可加快焊接速度,類似物料及工序被廣泛採用,學校及醫院可能也受影響。據悉,小組於喉管接駁位及水喉零件常用的物料銅合金驗出鉛,而焊料的含鉛量高。部份水喉接駁位手工差,水喉表面有一大塊焊料,令鉛更易滲入喉管。
醫院管理局表示會為高風險部門及病房驗水,會先檢視有幼兒長期住院的設施。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於2005年後落成,有6歲以下及長期住院病人的設施會優先驗水。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指有919間幼稚園有意驗水,本周後期至下周初開始。2005年後落成的中小學有67間表示有意驗水。經民聯上周指與教育局商討負責中小學驗水工作及費用;教協昨指不應將驗水工作交政治團體,促教育局負責。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