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多面睇:中西醫協作治理慢性腰痛

中西醫多面睇:
中西醫協作治理慢性腰痛

腰痛泛指腰背部肋骨邊緣與臀皺褶間出現疼痛或不適,若狀況持續多於12星期,便為之慢性腰痛。慢性腰痛是導致僱員工作能力下降、因病缺勤常見原因。由於它衍生的疼痛及功能障礙為患者及醫療體系帶來沉重負擔,故此不少中、西醫冀望可透過協作發掘治療新路向。

西醫之言:

慢性腰痛通常成因複雜,常見有肌肉、韌帶及軟組織過度伸展或勞損,另有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壓縮性骨折等原因,最嚴重的就是由傳染性、感染性或惡性腫瘤所引起的腰痛,幸好這些成因相對較少。
西醫會根據腰痛的成因訂立治療方案,保守治療包括口服或外用止痛藥、物理治療及復康治療,部份個案或需使用脊椎關節注射、神經傳導阻滯麻醉等介入式治療。病情較嚴重且符合手術所需條件者,則可考慮施以手術。對於經保守治療後病情仍不理想,但又未嚴重至施用手術的人士,亦可透過針灸等中醫治療,改善病情。

中醫之言:

針灸治療慢性背痛的成效已在多個系統綜述中獲得證實,相對於只接受運動、物理治療或西藥等保守療法者,加用針灸的病人在紓緩痛楚及恢復日常活動功能方面均有更佳的療效,這些好處亦可見於單用針灸的病人身上,故此針灸也可作為慢性腰痛的治療手段。
一項英國研究更顯示,在公營醫療體系中以針灸作一線治療腰痛,較單用一般西醫治療更具長遠的成本效益。
因此,對於一線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或傾向接受針灸的患者,可以單用針灸或配合西醫共同治療,達至更佳療效。

隔周三刊出
撰文:中大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醫務主管醫生薛詠珊醫生
中大醫學院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副主任(教育)鍾志豪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