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是身體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亦最容易脫位,俗稱「脫臼」。研究發現,百分之九十六以上的創傷性肩關節脫位為前方脫位。患者分為年輕及年長兩類,年輕患者多為運動創傷,如美國NBA籃球員克里夫蘭騎士Kevin Love,也在今年季後賽中脫臼。
25歲以下復發率七成
首次脫位年紀越小、男性患者或碰擊性運動愛好者,復發機率較大。25歲以下曾出現首次脫位,復發率高於七成。情況嚴重的患者不但於進行上肢運動,例如籃球投籃、網球發球這些動作時會輕易再脫位,嚴重的情況是於日常生活中,如脫衣服或乘搭交通工具握扶手亦會出現脫位。年長患者雖然較少反覆脫位,但合併肱骨骨折或肩袖受傷風險則較年輕人高。
運動期間出現肩關節脫位,必須盡快求診,不要自行復位,不正當的復位方法除了增加痛楚,更可能導致肱骨骨折或臂叢神經受傷。醫生會為患者詳細檢查及以X光診斷脫位方向、相關神經線損傷和合併骨折。醫生會為患者注射鎮靜劑和止痛針,待肌肉放鬆後再進行復位,大多數能成功復位。復位後醫生會用固定帶固定患者肩膀數星期,並需進行物理治療避免關節僵硬及強化肩部肌肉,一般復原時間約需兩至三個月。
如患者有反覆性脫位或關節不穩定,可利用磁力共振和電腦掃描作進一步檢查。如磁力共振顯示肩盂唇或下肩盂肱骨韌帶撕裂,可進行肩盂唇修補術,避免關節反覆脫位。電腦掃描則用作評估肩關節前方盂骨質缺損,輕微可透過微創關節鏡修補。
肩關節鏡修補術一般要全身麻醉,手術後患者需佩戴肩關節固定帶四個星期及進行半年物理治療。手術後再復發率約百分之五,大部份患者在康復後都可重返競賽。
隔周二刊出
撰文:基督教聯合醫院矯型及創傷外科副顧問醫生羅勤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