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正軌還是分化?(港大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 戴耀廷) - 戴耀廷

回到正軌還是分化?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 戴耀廷) - 戴耀廷

港澳辦官員最近開始與泛民主派的政黨和議員會面,這是否意味着北京政府願意改變過去兩年強硬不願對等對話的立場,或只是分化香港改革陣營內不同政治力量的策略,現仍難料。若北京政府真的是希望對話,那會是一件好事,那起碼可讓北京政府與改革陣營之間的關係,回到2010年政改時那樣。
在2010年政改,開始時也是雙方不願讓步,但經過中間人努力斡旋,北京政府與屬改革陣營中溫和力量的民主黨談判並達成協議,政改方案終能在立法會通過。本來若能沿着2010年政改對話成功的基礎去商討2017年特首普選的問題,成功的機會必大很多。但在2010年政改之後,不知甚麼原因,北京政府放棄了對話的策略,對改革陣營中溫和及激進的力量,都採取強硬的立場,不單拒絕繼續對等對話去延續之前幾經努力才能建立起的信任關係,反以各種方法打擊改革陣營,尤其是溫和的力量。
可能北京政府以為繼續對話會讓改革陣營力量坐大,以後更難操控;或認為打壓加上分化的手段就可以把改革陣營的力量瓦解。但無論原因是甚麼,2010年政改後北京政府與改革陣營關係破裂,是導致連溫和的改革者也會在2013年提出及支持佔領中環的公民抗命行動的原因,要以此去脅迫北京政府回到談判桌,落實2017年特首是以真普選產生。在跟着的十八個月,和平佔中雖不斷提醒北京政府不能讓佔中發生,因沒有人可預見佔中一旦發生,對香港會產生甚麼的後果,但不幸地北京政府卻完全聽不下這勸告。
強硬立場繼續主導北京政府的對港思維,最後作出了831決定,令如箭在弦的佔中行動不能不發。結果也是如事前所料,其影響之廣之闊,是不可預料的。和平佔中因催淚彈而一下子變成了雨傘運動,沒人可預見佔領會長達七十九天,社會出現了嚴重分化。到現在為止,因佔中而產生的影響,仍可見於不少的社會事件中。
香港社會也再難以回到以前,不過北京政府對港的方法卻可以。若北京政府願意回到2010年政改時那樣,用對等的對話方式,與改革陣營談判如何處理2020年立法會選舉、2022年特首普選及之後立法會普選,確保能實現真普選,那麼由2010年政改之後在香港出現的政治困局,才有望突破。這也可以說是撥亂反正,回到正軌。

改革方案需經民主程序確認

當然,即使改革陣營真的與北京政府開展談判,過去幾年在改革陣營內已發生的改變,令談判的方式也不可能與2010年政改時一樣。那時候是北京政府選擇民主黨為談判的對手,而民主黨在與北京政府開展談判前並沒有與改革陣營內其他力量有足夠的溝通,取得認同或授權,故到與北京政府達成了協議,要在立法會內按協議投票,就導致了改革陣營內的嚴重分裂。
在將來,若改革陣營要與北京政府開展談判,相信改革陣營內的任何個別政治力量都不敢說可以代表改革陣營去談判。改革陣營必須透過民主的程序,讓所有支持民主改革的香港人投票選出能代表他們與北京政府談判的人。這些參與談判的改革陣營代表,角色不是要代表改革陣營作決定,而是運用他們的談判技巧,與北京政府爭取一個最理想的解決方案。但最後這方案是否能被改革陣營接受,不是由改革陣營那些選出來的代表,或是由改革陣營中的不同政治力量說了就算,而應是由所有支持民主改革的香港人,同樣是透過民主程序來共同決定。上述兩套民主程序,都可以民間投票系統來進行。
現在說會否有談判,是言之尚早,且必會有重重攔阻,既會來自北京政府內部,也來自改革陣營內部。但若雙方能開展談判,我相信是有望把困擾香港經年的政改之爭納回正軌的。

戴耀廷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