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選風雲變色(時事評論員 林鴻達) - 林鴻達

新加坡大選風雲變色
(時事評論員 林鴻達) - 林鴻達

新加坡將在9月11日舉行大選,按照以往國會任期多用盡憲法上限的五年,今次是提前選舉。李顯龍此舉相信是希望藉選舉去拆解黨內派系紛爭,並欲藉其父親李光耀年初離世形成的氣氛重建個人政治威望。但新加坡國內累積眾多社會問題,對行動黨的不滿不僅在年輕一代,較年長的不單不滿,還認為李顯龍只會不斷倚靠父親的餘暉,批評他只是二世祖。
今次大選史無前例的沒有自動當選,反映在野黨團實力日漸壯大。縱然最大反對派工人黨派出28人參選,即使全部當選仍未達三分之一(29席)的關鍵少數;又即使人民行動黨仍會取得國會三分之二議席的絕對控制權,但預計全國總得票率會再度下跌,甚至不排除會跌破六成,淪為跛腳鴨,未來五年的管治是荊棘滿途。
上一屆(2011年)工人黨勝出阿裕尼集選區,已證實力絕不容小覷。四年來在國會及地區施政與行動黨發生爭執,工人黨總是狠招還擊。今次選舉,兩黨合共十個選區交鋒,其中的馬林百列集選區,實力較弱的國民團結黨在上一屆大選中與行動黨對壘也取得43%得票率,今次行動黨縱由前總理吳作棟領軍,但工人黨派出在上一屆僅以400票於如切單選區落敗的余振忠組隊,吳作棟的選情絕不樂觀,更可能翻船。

本土意識抬頭

另一值得關注的東海岸集選區,行動黨上屆僅以不足10個百分點得票率擊敗工人黨,而今屆選區重劃後選民人數由11萬餘降至不足10萬,不單反映選情充滿變數。留意工人黨出選的其中九個選區均在東部,可預見該黨即使今次選舉未能全取這23席,已建立一個實在的政治勢力版圖,是日後新加坡政治發展的重要參考。
另一方面,新加坡人的不滿主要源於外來人口,包括遊客、外勞、留學生和移民,尤其是針對中國,這不單使當地的本土意識抬頭,今次選舉其中兩個選區就蘊含這個政治難題。
李光耀生前所屬丹戎巴葛集選區,區內有多個旅遊點,包括烏節路、克拉碼頭、小印度、牛車水;新達城和金沙賭場也剛在選區外圍。中國遊客劣行就是該選區居民的不滿所在,但行動黨近年在外交及經濟上與中國越走越近,居民的不滿沒有得到妥善疏導。這選區廿多年來首次競爭局面,對陣的國人為先黨(Singaporeans First)雖然剛於去年成立,但候選名單內的陳如斯,曾為吳作棟的私人秘書,更曾在2011年總統選舉打着「新加坡人優先」的本土主義口號,落敗但取得近25%得票率。
李顯龍名單出選的宏茂橋集選區,雖然對手同是上屆得票率差距近倍的革新黨,但今次革新黨名單中的吳家和,正是前年2月五千人芳林公園反對人口白皮書示威的策動人。他凌厲的政治膽識隨時進一步激發選民對行動黨的不滿,加上7月地鐵大故障,李顯龍的選情其實是捱打狀態。
總體而言,今次選舉既是給行動黨一場重大考驗,背後蘊含着本土意識的萌起,更是給行動黨警告,該反思李光耀以國人利益為先的管治理念並撥亂反正;同時是印證在野黨派實力的發展,尤其是工人黨的冒起,新加坡朝兩黨制多元局面方向邁進。

林鴻達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