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業水浸眼眉,藥房、金行同化妝品行業未到傳統旺季就話步入寒冬。本港上月訪港旅客跌8.4%至492萬人次,內地客減近一成,日、韓、台旅客都比去年同期下跌。一切點只因為反水貨客活動問題。
睇睇周邊國家旅客入境數字,今年5月被新沙士影響,訪韓旅客下滑,今年首七個月佔整體旅客最多嘅中國客,按年跌六成;港、台、日旅客分別跌半成至八成。韓國取消新沙士警戒後立即推出遊客購物全線九折優惠外,主要航空公司大韓、韓亞及濟洲航空同機場快綫合作,成人搭車劃一收小童價,單程減至6,900韓圜,比本地購物優惠實際得多。
日本今年首七個月則受惠日圓弱勢,中國旅客有27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多近倍。過去一年每百日圓兌人民幣由約「5.1算」升見「5.3算」; 揸人仔去日本購物更划算,所以中國客去日本掃貨豪氣未改,平均每名中國客花費28.5萬日圓購物,近萬八蚊港紙,遠遠拋離其他旅客平均用17萬日圓。報道話藥妝等零售業人手短缺,有工冇人做。有位中國留學生喺訪問話「見到中國人失控咁買,我感到羞愧!」篇報道仲講日本媒體將中國旅客瘋狂購物形容「爆買」(爆買い),又統計今年首七個月日媒使用呢個字嘅次數有967篇。
C+B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