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戰倒車或路線調整?(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統戰倒車或路線調整?
(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港澳辦副主任馮巍來港與民主黨高層會面,被外界視為不正常的舉動。然後有劉兆佳指,北京要引導泛民成為「忠誠反對派」。
忠誠反對派,源於英國十九世紀國會中的「國王陛下最忠誠的反對派」(His Majesty’s Most Loyal Opposition)一詞。要知英國君主與議會之間的權力鬥爭歷時幾個世紀,當中人頭滾滾,鮮血滿地,包括查理一世被處死西敏宮,以及推翻詹姆斯二世的光榮革命。
國會驅逐詹姆斯二世後,使其女兒瑪麗及女婿威廉三世簽署《權利法案》,自此國王的權力被大大限制,形同虛君,國家的終極權力落於國會手中。國會劃分成保皇的托利及開明的輝格兩大派閥輪流執政,而在野黨則被冠以「最忠誠的反對派」,以避免他們會因批評政府而被冠上賣國的指控。
情況套在香港身上,則大有不同。中央政府在《基本法》中的角色,應如《權利法案》下的英國國王相似,只有任免首相的權力。而眾所周知,英國首相是由下議院選舉,全國人民一人一票所產生,國王擁有的只是名義上的權力。但從《一國兩制白皮書》中可見北京對中央政府在香港的角色理解與港人有極大出入。其指中央對香港特區不僅擁有主權,更擁有全面管治權及監督權,而且能給予也能收回。
這也引伸到第二道問題。英國國王在任免首相時只有名義上的權力,因此其無權也無必要在下議院選舉中設限,要把某一政見者排除在外。就像現在工黨黨魁選舉中高唱入雲的科賓,像不少工黨國會議員,都是出名的共和主義者,曾主張過廢除王室,比泛民的「結束一黨專政」口號更為激烈。國會中也有主張北愛爾蘭歸入早已獨立愛爾蘭共和國的新芬黨,及去年曾發動獨立公投的蘇格蘭國家黨,明顯是主張「分裂國家」、「勾結外國勢力」、不「愛國愛英」,但也能夠自由參與各級選舉,不被篩走。

北京需改強硬政策

劉兆佳所說的「忠誠反對派」,肯定不會是英國西敏宮的那一套。所以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指,要當政協內的八個民主黨派的政治花瓶角色,民主黨不屑。事實上現階段中共對治港者的硬底線,一是不推翻共產黨,二是不分裂國家。而主流民主派從來承認《基本法》,承認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比之新芬黨、蘇格蘭國家黨等分離主義政黨,實在不可同日而語。假如北京最大的憂慮是讓港獨分子當選,這只需一個低門檻的提名委員會及其實質任命權足能避免。北京與民主派最難解的心結,在於「結束一黨專政」的口號,這則需要雙方建立互信方能解決。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日前指,保皇黨在明年立法會選舉取下三分之二多數的機會很微。要解決政改令香港繼續內耗的問題,北京便必須改變以往對泛民及其代表的社會主流的強硬政策。馮巍來港,或許只是為11月區議會選舉選情降溫,但也可能是北京對港路線的調整。正如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在政改表決前說,部份泛民是「愛國愛港」,這很可能是純粹統戰伎倆,但筆者更希望是大和解的第一步。與其是如劉兆佳所言,北京要引導泛民成為「忠誠反對派」,走政協民主黨派的倒車,倒不如是引導北京敞開胸襟,接受民主社會中的「忠誠反對派」,走向普世的民主潮流。

貝加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