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籽】偽雙鏡啱偽文青 數碼海鷗玩投影

【科技籽】偽雙鏡啱偽文青 數碼海鷗玩投影

【科技籽:出閘搜新】
如果玩菲林相機是扮嘢,那麼玩偏門的雙鏡機就更加扮嘢,操作困難加上120菲林成本高昂,很易令人卻步。想不到著名的國產雙鏡機「海鷗」竟推出數碼進化版,外形似十足,更加入投影功能及不少機關,雖然今次試機的女攝影師梁詠珊(Topaz)不太欣賞其過於簡單的操作方式,但對不太懂得影相卻想懶有型、扮文青的人來說,絕對是件利器。

海鷗CM9是由品牌經典雙鏡相機進化而成,Topaz本身熱愛雙鏡相機,更曾以雙鏡機拍電影劇照,藝高人膽大,今次找她實試自然適合不過。她甫見CM9的外形便感驚喜,「雖然自己都有想像過雙鏡機會數碼化,但還是第一次見!外形十分不俗,都有七、八成似舊機!」其實新機外形的確頗吸引,黑色立方體、前端鏡頭一大一小,還有兩側轉盤,雖然功能不同,但其設計滿有舊機格調。特別是機頂的觀景器,雖由傳統的反光鏡像,變成如今的2.4吋LCD屏幕,但腰平取景的型格觀感卻完全保留。
除了機頂取景,機背亦加入了數碼相機必備的4.3吋觸控屏幕,可說是外形上跟舊機的最大分別。「機身包皮的質感很有復古味道,惟獨取景器上蓋變成了金屬,跟舊機設計差一點,但十分欣賞其隨機附上的皮套及頸帶,非常有誠意,整個外形絕對能夠讓你成為眾人焦點。」

梁詠珊Topaz 


主力商業、時裝及電影劇照攝影


曾為新加坡佳能相機、太古地產及Levi's等品牌拍攝廣告,作品散見於《Marie Claire》、《號外》及《Elle》等雜誌


2011年獲得香港設計中心的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


2013年獲日本雜誌《+81》推介為六位New Generation Asian Photographer之一

CM9看似一部雙鏡機,原來上鏡頭其實是作投影之用,認真估你唔到,幸而效果不俗、光度足夠。

機背設有4.3吋92萬像素的觸控屏幕,方便一般拍攝。

數碼化的CM9(右)跟舊式海鷗菲林機外形相當相似,惹人注目。

Topaz說,新機(右)機頂上蓋若沿用包皮設計,外形會更傳神。

CM9(右)的機頂觀景器用上2.4吋46萬LCD,光度當然比舊機強,但Topaz卻嫌沒了雙鏡機特有的左右倒轉影像。

操作儍瓜 欠舊機手感

CM9外形似乎頗得Topaz歡心,但實際操作未能完全過關,「它的操作太儍瓜了,可說完全沒有舊機的操作感。」新機似乎只是一部用雙鏡機來包裝的數碼儍瓜機,舊機鏡頭兩側的光圈快門操控桿已不復見,換來的是要進入設定選單逐項調校,非常不便。舊機機側的對焦轉盤當然也被消失,變成全自動對焦,新手可能沒有問題,但對老手來說卻少了慢慢手動對焦的玩味及自主,「不過不得不讚其自動對焦速度頗快,就連近攝也是一按即拍,單論便利性,它的3.8倍變焦亦比要另加鏡頭的舊機來得方便。」她續道:「反而機頂觀景器比較失望,變成LCD後,影像變得『正常』,沒了從前雙鏡機特有的左右倒轉影像,少了一份感覺。」

鏡頭具有24-90mm 3.8倍光學變焦及F1.4光圈,隨拍來說相當夠用。

機身兩側有跟舊機相似的轉盤,但功能不同,操作感亦一般。

上方鏡頭實為投影機,機側亦藏有舊機沒有的彈出式閃燈。

色彩偏濃 似玩具相機

CM9雖設雙鏡,但上方鏡頭卻不如舊機般用作反光取景,而是用作投影!形似神不似,但卻加入「估你唔到」的功能,甚有強國一貫風格。機身上方的小鏡頭具854×480的畫面質素,流明度為40lm,需要一點啟動時間,同時耗電量亦不少,但光度卻不俗,Topaz說:「在不是很暗的環境下也能清晰看到投影影像,功能有趣,很適合即時與朋友欣賞相片。」相質方面,Topaz就覺得不過不失,「顏色頗濃,有點玩具相機的感覺,F1.4光圈造出來的淺景深效果不錯,但立體感當然不能與舊式120菲林相提並論,另外影像銳利度亦屬一般。」簡單來說就是普通輕便入門數碼相機質素,難怪她說:「整體幾好玩,但以$7,500的定價來說,性價比較低,相信只適合小眾玩家。」

機底繼續「估你唔到」地藏有遙控器,方便自拍和操控播相。

包裝也甚有強國風格,大大個相機箱,霸氣十足。

皮套設計精美典雅,但要留意套上後,機背主屏幕同被蓋着。

海鷗CM9

1,000萬像素1/1.7吋CMOS、F1.4光圈、24-90mm 3.8倍光學變焦、ISO 100-1,600、120×70×70mm、780g
Rainbow Store
觀塘工業中心四期七樓C室

$7,500

試相

近攝對焦反應快,亦夠準確。

色彩比較濃烈,有玩具相機感覺,頗有味道,但銳利度一般。

Topaz用真雙鏡影劇照

雙鏡相機體形大、操作難,如今已甚少人用,但Topaz卻獨愛它的操作感,「我用的是Rolleiflex,操作雖然較慢,但這一種慢能讓我享受攝影的過程及樂趣。」而Topaz亦曾用此「慢機」拍下電影《東風破》的劇照甚至一些廣告作品,「我愛雙鏡相機是它的外形很易引人注目,甚至打開話題,從而拉近被攝者和我的距離,拍攝人像或街頭隨拍都易有更好效果。」

記者:韓繼聰
攝影:徐振國
編輯:陳國棟
美術:吳子豪

場地提供:the Hive Sai K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