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中港大戰踢成0:0,球迷仍對不同話題津津樂道。當中有地方值得留意,首先國足球員當時說過甚麼,是不用也不該由本港足球相關機構人物嘗試去解讀;可能本地太聚焦,同組卡塔爾勝不丹15:0,接近沒人報道,好像卡塔爾不在此組般!
有些球迷覺得為何會選擇在深圳進行這比賽,場地好嗎?其實近年中國的大城市都一定規模的場地,當中深圳更舉辦過世大運,雖然寶安運動場周圍都是住宅,但設備、建築設計及草地保養都是世盃級別的水準,球場也有地鐵直駁,當晚不少本港記者就是用此接駁回港之路。又例如,進行省港盃的惠州球場,若首次造訪,其外形一定令你屏息。另外,直播現場(即所有電視觀眾所看到的)是由筆者在廣東工作的電視頻道負責,現時高清、天眼、網內鏡頭等都是很基本了。直播一場這樣的比賽,大隊幾天前已到達作各樣測試,而團隊中不少人現已身在瀋陽,準備國足「作客」馬爾代夫的直播。
今次中港在世盃外分組賽抽在同組,無論怎樣也是一個觀察足球發展的好機會。由「五一九」到一些青年比賽,以至近幾年不同比賽中對碰,筆者亦由青年軍對碰,到現在評述相關賽事,幾十年飛逝。中國的足球發展,雖然在2002年日韓世盃曾進入決賽周,但經歷過這些年的人,相信仍會說中國足球高峯是在七、八十年代,即容志行、陳熙榮(當年在本港對歐洲冠軍漢堡射入兩球、前國家隊教練、教過孫繼海及李鐵(右)等、現是筆者的評述拍檔)及古廣明等名將那一代!之後當然也有起落,而開始慢慢上升,應是2000年前後范志毅及上述的一代。
隨着中國經濟爆炸式上升,更多資源、國際著名教練及球員湧入聯賽,令水準提升。不過,值得留意近況如經濟發展,由密集勞工到較服務型,遇到需要更多長期良好教育及培養一樣,中國足球在青訓看,從鎮到市,到職業聯賽梯隊,都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何輝
廣東省體育台體育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