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何價】觀塘區議會半億建噴泉地標 新不如舊

【保育何價】
觀塘區議會半億建噴泉地標 新不如舊

說到觀塘地標,除了新型商場amp外,象徵上世紀60年代香港工業化的九龍麪粉廠,相信是不二之選。袁智仁介紹九龍麪粉廠特色圓形柱有儲小麥製麪粉的實用功能,其流線型線條令人「認到個建築物」。他批評觀塘區議會「一直都有好多好荒謬嘅想法」,最廣為人知的是動用5,000萬元建一個噴泉作為地標,但他認為九龍麪粉廠或裕民坊等存在於街坊生活中建築物,才算是地標,「來得更加實在,更加係『落地』囉」。

觀塘舊區面對不斷重建發展,袁智仁擔心最後所有事物都消失「觀塘只係變做一個地鐵站名」。他認為代表觀塘的區議會,應該在社區找尋象徵社區活力特色的地標,加以活化,比憑空想像一個與社區原本脈絡和歷史格格不入的新地標為好。他指觀塘工業區自80年代起與公屋區、裕民坊等商業區割裂,另一方面觀塘聚集全港最多工廈藝術家。若將搞創作的年輕人與舊區二合為一,成為一個文創社區,就需要動用官方資源,他希望區議會能協調將兩者「拉埋一齊」,「呢個係觀塘5年或10年一個好大對社區嘅想像」。

時興「一句撻著XXX怒火的說話」,被問到一句撻著保育人士的說話,袁智仁認為是古物諮詢委員會席林筱魯,就同德押未獲提升評級的言論,指「呢啲咁既歷史建築物好普遍,冇乜稀有性唔需要保留」。他認為每一個社區、每一幢建築物背後都有故事,「在乎你點樣去present(演繹),點樣去搵返出嚟」,但在未說清楚故事前,就決定取代該建築物「對我嚟講最恐怖,你拆咗佢嗰種價值就消失咗,就只能睇相」。

古諮會主席林筱魯回應同德押未能提升評級時表示,考慮到古蹟辦轄下評審小組建議認為同德押的建築特色非罕有,內部有不少構件已被改動令建築「無特別價值提升」,加上同德押在當押業歷史沒代表性,故古諮會的主流意見認同維持同德押的三級歷史建築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