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警長被誣告毀壞證物,他力證指尖要以21磅力,才可拗斷指頭大小的記憶卡;14歲少年被7人車撞至重傷,反被指不小心橫過馬路,他計算事發時車速,推測意外涉超速駕駛,義助少年獲撤銷控罪。找他做專家證人,九成勝訴,「專家唔一定高高在上,我都係小市民出身」。初中沒畢業,一家八口逼住板間房,苦讀夜校工專,花了30年考專業試,由行船到大學講師,他是即將退休的理大機械工程系工程師盧覺強。
記者:呂麗嬋
離開工作了40年的校園,理大8月底為他舉行餞別宴,筵開8席。專程到來送別的,除了同事,還有十多名因為他洗脫罪名的苦主。「好多謝盧Sir,唔係佢,我可能坐緊監」。眾人七嘴八舌,坐在一旁的盧覺強一面靦腆:「好唔捨得,好在學校話會提供平台同實驗室,等我同市民見面,繼續為法庭撰寫專家報告」。他還認真到印全新的名片,附上自己電郵,歡迎市民找他幫忙,繼續做冤情大使。
「多謝太太肯同我捱」
66歲的盧Sir本身讀機械工程,自15歲開始,他也如一個停不下來的馬達,「中二就輟學,第一份工喺太古船塢做信差,之後學師」。連行步路都快過人,只因要追回失去的時間。長達8年半工讀,馬達運轉達最高速,「朝八晚五船塢返工,晚七晚九喺北角官立小學讀工專,見中間有個空檔,五點半去皇仁讀英專學英文」。
22歲學滿師做師傅仔,被派去建築師樓,「有冷氣嘆」是當年師傅仔的成功指標,但他鼓起勇氣走出「舒適區」,應徵做遠洋輪船「大車」,長駐船艙監測遠洋輪機械運作,「行船好處係時間好規律,冇乜娛樂,最適合刨書」。別人帶唱機、罐頭上船,他帶大箱參考書,備戰專業試。「讀書冇捷徑,我成日同我啲學生都係咁講」。
1975年,理工學院招聘副講師,時年25,剛結婚,初戀對象是母親工友的女兒,「多謝佢肯同我一齊捱」。別人大學畢業即考專業試,他從後狂追,48歲先考齊英美及本地工程師牌。至於成為冤情大使,那是人生的下半場,但有粒種子,卻一早種下,「嗰時仲喺船塢學師,用全副身家買咗架老爺車,駛到英皇道,交通燈轉黃,後面架小巴冇煞車,從後撞上,仲鬧我點解停車」。
助黃仁龍打贏官司
尋常交通意外,沒人做證,有冤無路訴,「架車撞爛晒,仲要捱罵」。小事一樁,他記在心中。「我同自己講,如果有機會,一定要用自己嘅知識幫有需要嘅人」。1994年機會出現,一名商人懷疑不知情下購入劣質油渣,導致廠房柴油機故障,「當時香港剛引入無鉛汽油,無綫訪問我,嗰廠家知我有研究,透過律師樓搵我做專家證人」。當年的大狀,正是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案件在高院審3日,盧覺強一方勝訴,苦主獲巨額賠償。
深入淺出的專家報告,打出響亮名堂,上門找他幫忙的小市民絡繹不絕,「好多專家大學畢業就留喺大學教書,我學師出身,條路好迂迴,從無忘記過小市民係點樣生活」,矢志為民請命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