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新聞:鳥蟲棲息共生一樹一世界

圖解新聞:鳥蟲棲息共生
一樹一世界

【本報訊】斬去一棵樹,人可能少了綠蔭乘涼,但是大自然就隨時失去一整片微生境。一樹一世界,《蘋果》邀請香港昆蟲學會副會長饒戈和樹藝師陳濤實地視察港島西樹木,拍攝特寫並圖解樹木小生境,如饒戈所說:「樹嘅存在係一個小生態系統,種樹係種緊一個生態系統,令身邊環境多樣性更高。」
記者:潘柏林

般咸道石牆樹被斬已一個月,公眾聚焦大樹與人的感情、社區關係和歷史。饒戈指樹木對昆蟲互相依靠,猶如一個小生境,「昆蟲同樹關係好多,咬佢嘅葉、蛀佢樹幹、入面開隧道、攞佢花蜜。如果冇咗樹,好多昆蟲冇可能存在。調番轉昆蟲對樹嘅影響係傳播花粉,主要傳播花粉媒體係昆蟲,冇咗昆蟲,樹都冇辦法延續得到」。

樹藝師:斬樹破壞小生境

他認為政府規劃種樹失當,累樹木長大後被斬。2008年赤柱刺桐樹倒塌壓死19歲少女,當年倒塌的刺桐被刺桐姬小蜂蟲害困擾,但政府近年仍大規模種植刺桐樹,結果被刺桐姬小蜂寄生,變成計時炸彈。饒戈亦見過斜坡種同一款樹,結果出現白蟻時,所有樹木受蛀食。而供應商種樹時過於密集,樹木亦因為「土地問題」無法吸收足夠營養,更易被蟲害影響。
樹藝師陳濤研究昆蟲多年,他指樹和蟲共生多年,並不一定代表樹的健康有問題,他指部份樹藝師對蟲認知不足,將無害昆蟲當有害,例如嚙蟲在樹幹築網被視為真菌感染。樹洞亦被視為樹木健康問題,但陳濤指,樹洞是生物棲息地,例如貓頭鷹、小葵花鳳頭鸚鵡,「佢哋都需要樹洞,唔會咁蠢到將樹整冧,連屋都冇得住。大自然好犀利,有洞喺度,棵樹都可以健全生長」。
陳濤說,樹藝師應「有嗰句講嗰句」,有危險仍可尋求其他補救方法。但他慨嘆香港樹藝師要考慮其他因素,未必能將事實如實表達。他希望各界斬樹前請三思,「郊區發展固然破壞一個大嘅生境,斬樹其實都足以破壞一個小生境」。

樹藝師陳濤指樹有蟲很正常,要評估蟲的數目有否失衡危害大樹;香港昆蟲學會副會長饒戈指,政府種樹規劃失當,令蟲害更嚴重。

榕透翅毒蛾幼蟲

榕透翅毒蛾幼蟲以桑科榕屬植物的葉子為食物,把葉片吃成殘缺不全,幼蟲有好幾種變異形態。頭左右各有一枚紅色突起的球狀,覆蓋身體刺毛可從毛蟲身上脫落,進入其他動物的皮膚或眼睛,帶來刺激反應。

榕斑翅木蝨

榕斑翅木蝨專門寄生在榕樹,吸食樹葉汁液維生,成蟲多產卵於新抽出的嫩芽上,在榕樹葉分泌白色猶如棉花的絮狀物,若蟲一般潛居在白色蠟絮中,可遮蓋自己,避開天敵。若大規模繁殖,會影響樹木健康。

榕母管薊馬

榕母管薊馬是在榕樹棲身的獨有昆蟲,以吸食嫩葉汁液維生,會導致葉面出現斑點,使寄生的葉片和嫩梢畸形生長,並向內摺叠,一個癭狀巢可容納數代,上百隻若蟲與成蟲住在一起。

蟲癭

樹枝突出球狀物是蟲癭,是昆蟲刺激植物組織後生成,蟲癭可讓幼蟲在裏面發育成長,直到成熟後才離開。

黃絲蟻

黃絲蟻在樹枝築巢,雜食性,人類刺激蟻群而被咬,皮膚有機會出現腫脹、痕癢甚至過敏。

小葵花鳳頭鸚鵡

小葵花鳳頭鸚鵡原本生長在印尼,喜歡咬啄樹枝,愛吃無花果、豆蕨等果實。相傳日軍侵港時,英國駐港司令在投降前將心愛的鸚鵡放生,這群小葵花鳳頭鸚鵡開始聚居中環山區一帶樹林。牠們名列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極度瀕危物種,屬非常罕有。

泥蜂巢

樹木的葉和花是昆蟲的食物,果實吸引鳥類覓食,樹幹則是昆蟲安樂窩,例如泥蜂巢。泥蜂在巢室產卵,將獵物放於巢室,待幼蟲孵出後便有食物。

天牛幼蟲

天牛幼蟲對樹幹危害嚴重。幼蟲蛀入樹幹,最初在樹皮下取食,長大後鑽入樹幹為害,部份停留在樹皮下生活。若樹幹基部受蛀,增加倒塌風險。

寄生蜂

樹幹可見的「隱藏殺手」寄生蜂,牠們屬於益蟲,可在昆蟲卵、幼體、蛹甚至成體寄生,有數種寄生蜂寄生於現代城市害蟲,例如蟑螂、蒼蠅等。

馬陸(千足蟲)

馬陸又稱千足蟲,生活在潮濕地方,例如在樹幹隙縫之中,馬陸吃食腐爛植物或碎屑,是一種益蟲,有助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成為植物的養份。

樹洞

樹洞是天然巢穴,本地貓頭鷹、松鼠均住在樹洞內,部份樹洞更是雀鳥刻意抓傷樹木所造成的巢穴,例如小葵花鳳頭鸚鵡有此習慣,以果實、種子和花蜜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