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股風雲:第一回 - 林一鳴

殼股風雲:第一回 - 林一鳴

在華蘭投資公司的辦公室。會議室內坐了四個人。他們三男一女,分別叫做Peter、宏銘、毒B和Audrey,都是華蘭投資公司的員工,等待總經理的進來。
而他們的總經理,就是白蘭。
幾分鐘後,嚴肅的白蘭進來。
她面無表情地走過來,坐在會議室的正中。
Peter首先站起來,講解今次投資殼股的計劃。他是一個讀書天才,雖然只有三十歲,但已經擁有兩個博士學位,有專業律師和註冊會計師的資格,和一大堆CXX的銜頭,例如會計的CPA、特許財務分析師CFA、認可財務策劃師CFP等;他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在所有的測驗和考試之中,基本上全部都是A級,從來沒有試過得到B級。
但懂得讀書的人,卻不一定懂得炒股。
他拿起一份超過百頁的報告,放在白蘭的桌上,然後走到投影機的前面,對着投影板上的PPT講解。這份詳細的報告,他用了數天的時間,不眠不休地完成。他開始分析︰「對於今次殼股的投資,花了很多時間進行選殼工作,做了大量的基本分析,仔細看過幾十間上市公司,在過去五年的年報,選定了多隻潛在的好殼。以下是這些公司,在過去數年業務的詳細情況……」
對着投影板上的PPT,是一大堆複雜的財務數據。Peter努力地解釋,但白蘭好像聽得不太耐煩。
大約聽了數分鐘後,白蘭感到頭頂開始冒煙,雙眼搖晃。她終於忍不住,拿起桌上那份一百多頁的報告,對着Peter的臉飛擲過去。啪的一聲,清脆響亮!報告打中他左邊的臉頰,差點將他的眼鏡飛掉。

Peter一臉愕然。雙眼看着白蘭,帶着疑惑,也帶着驚訝。白蘭目露兇光,狠狠地望着他。
他們對視了五秒鐘,Peter才懂得元神歸位,顫抖地問︰「我說錯甚麽啊……」
今次是隨手拿起桌上一份年報,再次對着Peter的頭顱,狠狠地飛過去。
會議室內的其他人,包括宏銘、毒B和Audrey,對於這種情景,好像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第一次用東西擲你,是因為你做了一個很蠢的分析;至於第二次用東西擲你,就是你做了蠢事後,還夠膽去問蠢問題……蠢到連自己蠢甚麽都不知道!」白蘭把聲線提高了八度,對着Peter大罵︰「我們今次的角色,是炒殼的莊家……你竟然去做基本分析,還要看公司年報……儍的嗎?」
看着臉色驟變的白蘭,Peter也感到不好意思。「對不起,可能我的方向錯了……但應該怎樣分析?」
在旁邊的宏銘,看着Peter的可憐樣子,帶着一點鄙視說︰「讀書你一定會比我好;但說到炒股方面,有時讀得書越多,反而越容易讀壞腦。」毒B也嗤笑︰「炒股通常都是讀書越多,破產越快!」
宏銘和毒B跟Peter的年齡差不多,都是三十歲左右。宏銘沒有大學證書,沒有任何專業資格,在中學還未畢業的時候,十多歲就加入了黑社會;開始時在麻雀館做睇場工作,後來江湖大哥開了一間用來洗黑錢的證券行,他就負責替社團成員做股票買賣。數個月前被白蘭看中,加入了她的團隊。旁邊的毒B,是一名超級電腦毒男,專長在網上製造謠言,在虛擬世界化身作多個身份,擅長製造網上熱話。
白蘭問了一個基本問題︰「莊家炒殼股,目的是為了甚麽?」

Peter戰戰兢兢地答︰「殼股的定義,就是指一些擁有上市地位的公司,但其業務卻沒有甚麽發展,於是被一些希望上市的公司收購,利用其上市公司的殼,得到上市地位的價值和好處,例如通過資本市場得到融資,也可以得到銀行較大的貸款等……」
白蘭對Peter望了一下,她的眼神就像在說:「白癡!」漂亮的Audrey也忍不住說︰「好啦,說夠了……你好像背書機器一樣,好難頂!」
「Peter剛才所說的是『好殼』,但不是『好炒的殼』。」宏銘認真地說:「莊家的英文名稱是甚麽?是market maker,即是市場製造者,即是要懂得『製造』市場,才算是真正的莊家。所以炒殼股的莊家,除了是market maker,還是storyteller,製造出炒殼的傳言,將本來不值錢的細價股,包裝出好的故事,讓投資者產生幻想,就算是成功。」

在他們幾個人在討論之後,認為挑選一隻「好炒的殼」,主要看以下數個重點︰第一︰殼股市值不可太高,大約在數億元的範圍內,因為對於數十億元市值的股票,如果要得到一定的控股權,最少要花十億元以上,並不化算;第二︰公司業務要簡單,看上去的背景要乾淨,給人的感覺要正氣;第三︰殼股的主營業務,最好沒有甚大的發展空間,如果是夕陽行業就更好,例如是業務不斷下滑的工廠;因為業務正在向上發展的公司,就算大股東肯把公司賣給你,都會要求更高的價格;第四︰殼股本身的業務,能夠輕易地從上市公司剝離,例如是容易賣出的物業,或是原有大股東願意回購的業務;第五︰股票長期交投淡靜,股價長期低迷,大股東對股票市場無心戀戰;第六︰公司負債不要太高,屬於乾淨股,千萬不要有負資產;第七︰得到股權之後,必須有能力控制整個董事局。
宏銘接着說︰「選擇大股東的時候,也要避開老千莊家,因為跟他們合作的話,隨時被他們反客為主,自己變成他們的魚腩。至於選股方面,也不要選擇已經給人定型的莊家股,股民一看見這些名字就會遠離,不會容易受騙。」
Audrey補充︰「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想找的『主角』,即是殼股的大股東,是否願意玩這個遊戲,用合理價格將控股權賣給我們,不會開天索價。這個過程稱為『拜票』,是炒殼股最重要的因素。」
「你們都說得好。投資場是一個猛獸混雜的地方,單憑書本上的知識,反而容易讀壞腦袋。」白蘭對眾人說︰「你們要盡快再找出一隻好炒的殼股,一個星期後再開會!」

林一鳴
林一鳴新作《殼股風雲》將於《蘋果》網上版及手機版連載,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