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追劇的背後 字幕羅賓漢

【文化籽】追劇的背後 字幕羅賓漢

【文化籽:字裏凡間】
那怕有千萬分歧,中港民間至少有一共同習慣──上網追劇。上大陸網站追劇,民間字幕組的製作名單,總在播放開始時於螢幕上方跑出。字幕組未經授權,工作涉及版權問題,但許多出品都具水平,有些更加上註腳,解說時代脈絡及對白深義。少了字幕組,我們哪可又快又清楚欣賞心儀的節目?他們的出現,有如電影角色俠盜羅賓漢一樣。我們專程到廣州,分別訪問了「夏末秋」及「SSK」字幕組的核心成員Susan和邦邦,細說中國民間字幕組的故事。

字幕組(FanSub)指義務繙譯字幕的人,他們通常是外語片發燒友,好些更自費租用網站或雲端儲存服務。劇集剛在外國首播,半天甚或幾小時後,字幕組便完成繙譯,推動網民追看外國劇集的風潮。
傳統正規繙譯,一集電視節目通常由一人專責所有對白;字幕組的工作模式,則把新世代crowdsource合作模式發揮得淋漓盡致。以「夏末秋」為例,成員共有三四百人,大多數是透過網上招募入組。組員按節目種類分為七組,組長將一小時的節目(約1,000句對白)分發給四至五位組員,大家在限時內交貨,再由校對成員整合各人作品、修正字眼、統一風格等。最後交給後期成員打時間軸、加特效和壓製成單一檔案。生產鏈環環相扣,全都在網上進行。專攻英劇及紀錄片的「夏末秋字幕組」核心成員、正職為外貿公司文員的Susan說:「成員來自各省甚至旅居國外的留學生,主要透過QQ或電郵溝通,我和某些成員合作經年,但從未見過對方一面。」

熱門劇 爭住埋班請假譯

說起與素未謀面的組員趣聞,Susan顯得很雀躍,「我常到外地出差,工作完回旅館才可展開任務。很多時候遇到問題,我會懶理時差,撥長途電話吵醒正在中國熟睡的組員,徹夜討論某部作品的字幕問題,哈!」
每逢有新節目,組長便會在特定時間,發招募電郵給組員「埋班」,最快回覆的便可參與該「任務」。「遇着一些爆紅劇集,例如前陣子的《神探夏洛克》(Sherlock、港譯《新福爾摩斯》),任務可是要『搶』回來的。在指定時間前,組員們已在不停刷新網頁,等招募電郵一到便回覆登記。不消幾十秒,該集繙譯空缺已被搶光!」有時候,組員為了做好字幕,甚至不返工,「有組員趕《神》劇季度大結局,趕得天昏地暗,索性向老闆請假一天。」該位理應即場噴血的老闆,卻出奇地理解,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原來那位老闆也是《神》迷,好期待看大結局。所以非常欣賞那位字幕組下屬的無私奉獻!」劇迷果然無處不在!
跟「夏末秋」相比,「SSK」歷史較短但成員同樣狂熱,仍在大學念書的邦邦說:「我本身最喜歡《生活大爆炸》(Big Bang Theory、港譯《囧男大爆炸》),能夠為熱愛的劇做字幕,已經很開心。透過字幕組,我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有次我跟一群未曾見面的組員在線上聊天,我說起自己肚餓想吃消夜,一位住潮汕的組員便問我要地址,說要請我吃家鄉的牛丸。起初還以為是胡扯,豈料到了第二天,有一箱冰鮮手打牛丸速遞到宿舍,那真是感動得沒話說!」邦邦笑說。

求開心 公然侵犯版權

字幕組員的身份非常多樣,有像Susan一樣的年輕白領,像邦邦一樣的大學生、也有做教師、公務員、IT人……等等,儘管不是全職繙譯員,但態度之認真,毫不失禮,「我們常常做紀錄片繙譯,譯者必須對有關主題有相當認識,才可以準確了解旁白或被訪者的意思,不鬧出大笑話。」Susan近日也正為一套紀錄片苦幹,「這套關於十六至十八世紀歐洲閹伶歌手(為保持童聲受閹割的男歌手)的紀錄片,讓我好頭痛,為了它,我看了大量關於人體結構、歐洲宗教、音樂、甚至精神分析的書……七個月還未完成。」無名無利,這工作值得如此辛苦?「念大學時候主修英文,超愛英國文化。做字幕繙譯工作,我想那是我一輩子的興趣。和字幕組夥伴們奮鬥、再與粉絲分享的感覺,真的好棒好棒!」
字幕組被劇迷捧上天,但終究不能迴避版權問題。他們所繙譯的劇集,都附有一條山寨免責聲明:「本字幕仅供学朮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用途,请于24小时內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然而,根據中國的著作權法,未得版權擁有人同意下繙譯並分享字幕,已屬違法。再者,字幕組往往把字幕和影片合併成單一檔案放在網絡分享,那無疑是明刀明槍的侵權行為。
近一年乃字幕組多事之秋,去年年底,全國知名的字幕資源分享網站「人人影視」,被美國電影協會點名批評。隨後「人人影視」及另一知名字幕分享網「射手網」,受當局壓力相繼關站,許多字幕組亦因風頭火勢,暫停發佈作品。網民一度擔心,民間字幕從此消失江湖。然而,字幕組蟄伏一段短時間後,又再度活躍起來。
字幕分享網站侵權,當局執法也無可厚非。但在本年年初,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稱廣電總局)頒佈嚴苛的《關於開展網上境外影視劇相關資訊申報登記工作的通知》(下稱:「限外令」),卻無關版權,只為審查。根據「限外令」,影視網站的「引進劇集」(已購入版權的外國劇集),必須全季連字幕交往該局「先審後播」,才可正式上架播放。廣電總局亦列明審批準則,包括劇集必須「內容健康」、「弘揚真善美」等等。

字幕組常備工具,Kindle用來查閱資料;耳機有助集中精神、手機則為組員間緊密聯繫的必要工具。

多掣肘 抗拒光明正大

以搜狐視頻為例,該站本在年初已向美國Netflix購買了真善美欠奉、罪與罰滿瀉的《紙牌屋》(House of Cards) 第三季版權,但至今仍因審批問題,未能名正言順上架。「限外令」堵塞合法煲劇渠道,灰式活動自然再度活躍。記者於網上所見,打擊字幕組的震盪似乎漸過——配上高質字幕的《紙牌屋》第三季,早於2月流出網絡。最感無奈的,倒是花了真金白銀買劇集、但又未能上架的搜狐。
近年中國巨頭影視網如優酷、搜狐、騰訊等網站,斥巨資購入外國劇集的播放版權,並索性與出色的民間字幕組合作。我不禁問Susan,何不索性與這些網站合作,起碼作品可光明正大發佈,「與影視網站合作不是不好,只是我們怕掣肘多,未必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劇集。我們還沒考慮出路問題,大家在網上相聚,一起做字幕就很開心了。如果民間字幕組有消失的那一天,我希望那是有合法又具水平的傳播者取代我們。」面對同樣的兩難局面,SSK的邦邦看法也相似,「我們只想一直維持這樣的形式,與同伴愉快做下去,不問報酬。假如將來有甚麼法規改變的話,也非我們控制。」

遇上爆紅劇集如《新福爾摩斯》,字幕組員可要準時守在電腦旁,方能「搶」到繙譯任務。

鄧小宇:不該抹煞字幕組的貢獻

香港文化人鄧小宇熱愛電視劇,文章常提及《廣告狂人》(Mad Men)等外國劇集,他十分欣賞民間字幕組的貢獻,「他們的水平普遍不錯,很少捉錯用神。看《廣告狂人》時,繙譯細心地加上註解,幫助觀眾了解六七十年代的美國社會,這些細節令人動容,甚至把公司的出品比下去。」民間字幕組屢被指控侵權,鄧小宇作為創作人,也痛恨侵權行為,但他認為字幕組並未牟利,「侵權肯定是錯,只是他們許多都不問回報,讓國民體會外面世界的文化品味,這對媒體審查嚴重的中國別有意義。他們的貢獻,不應被抹煞。」

撰文:李寶怡
攝影:黃子偉
編輯:黃仲兒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