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健美先生阿勝在危急關頭獲得屍肝令他得以續命,日前亦有一名因意外令他急於求肝續命的李先生,再次喚起外界對器官移植的關注。據衞生署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有近百人等候換肝,但每年平均捐出的肝臟只有約60-70個,加上中國傳統思想等問題,令器官捐贈的等候時間有增無減。
香港的器官捐贈文化一直未被普及,至2013年為止,根據器官捐贈及移植國際註冊表的數據顯示( http://bit.ly/1PItTNm ),每100萬人口中,香港平均只得6.1名器官捐贈者,作為國際大城市,比率遠低於排在首位的西班牙35.1。據醫管局資料,每年有數以百計器官予有需要病人移植,但等候移植病人卻數以千計,長期供不應求。
香港的器官移植歷史始於1961年,當時成功為病人作眼角膜移植手術,1969年完成首個腎臟移植,瑪麗醫院於1991年10月進行香港第一宗肝移植手術,1996年5月香港進行全球首例的成人活體右半肝移植,而瑪麗醫院活體肝移植的受體存活率是全球最高的:肝衰竭患者的五年存活率是93%,而患有不能切除的肝細胞腫瘤的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則是72%。其後香港於90年代中後期亦成功為病人移植肝臟、心臟及肺部等。
如果港人想申請器官捐贈,可透過網上中央登記( http://bit.ly/1JBz6VC ),要符合遺體器官或組織移植,器官功能因着呼吸機及藥物得以短暫維持的腦死者可以同時捐贈器官及組織,而心臟停頓死者,多數只可以捐贈如眼角膜、皮膚及骨骼等組織。有關器官或組織之功能良好沒有感染嚴重傳染病沒有感染愛滋病除原發性腦腫瘤,一般癌症患者並不適合捐贈器官、骨骼和皮膚。另一方面,淋巴癌、血癌、骨髓癌和涉及眼睛惡性腫瘤以外的癌症患者,死後則可以捐贈眼角膜遺愛人間。此外,肝炎帶菌者在死後除了肝臟外,其他器官亦可捐予肝炎帶菌的病人身上,遺愛人間。
有別於其他器官,肝臟可以活體捐贈,瑪麗醫院今年至今,一共進行了37宗換肝手術,當中25宗遺體捐贈,11宗是活體捐贈,但香港肝臟移植專家盧寵茂曾指出,捐贈者要考慮捐活肝風險,包括出血、感染、肝功能受損,甚至有0.5%的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