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引起社會各界爭議的取消中區路段電車規劃申請,公眾諮詢期昨屆滿,截至周三已累積1.57萬份意見,絕大部份屬反對意見,市民狠批建議「白癡」,質疑欠缺數據支持,只屬維園阿伯胡扯,有來自新加坡的旅客更不惜越洋提交反對意見,促當局保留電車,直言不能想像沒有電車的香港,城規會暫定下月23日討論申請。
記者:鍾雅宜
政府規劃署前規劃師薛國強透過其成立的智仕顧問公司,上月底向城規會提出取消中環至金鐘電車路軌,他指電車功能已被港鐵取代,路軌佔路令交通擠塞,更發表「行路可能快過搭電車」等「偉論」而惹全城怒轟,連政府亦要澄清建議非當局提出。
城規會就該項申請的公眾諮詢昨截止,截至周三城規會接獲15,764份意見,大部份屬反對,而因尚有9月3至4日的意見未統計,昨亦有多個團體到城規會提交意見,包括民主黨向城規會遞交了2,700多封反對建議簽名信;民建聯亦收集到逾1,600個中西區居民簽名信交予城規會,要求保留電車,料最終意見數目直迫2萬大關。
居民證塞車點多非電車路
是次申請收到的公眾意見較中環海濱被改劃作軍事用地時,收到約萬份意見還要多,但較新界東北新發展區修訂大綱草圖時的4萬多份意見及前李惠利校舍改作住宅時的2.5萬份意見少。
在今次1.5萬份意見中,不少形式相似,如有至少700份意見以「捍衞電車道路使用權,反對盲目增加汽車路段,設立中區行人及電車專區」為題促當局保留電車。
取消電車一事亦傳至海外,有意見越洋而來,來自新加坡的Julia Goh指香港是她全球最喜歡的城市,不能想像無「叮叮」的香港,取消電車令她心碎,但她誤以為是政府政策。來自英國的Adam Cunard指他訪港時經常乘搭電車,取消電車會破壞香港歷史,而英國大部份電車已被移走,令不少人後悔,故部份電車後亦被恢復,呼籲香港不應作出令港人、甚至全球旅客後悔的決定。
有市民則指每周平均乘搭電車6次,其功能港鐵不能替代;有港島居民列出港島多處塞車點和原因,證明多個塞車點均非電車路,冀用理據反駁被批評毫無實質證據作支持的取消電車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