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到機場看海

財經評論:到機場看海

自稱「國際金融中心」的上海,上月底連日暴雨,空軍又演習,大量航班延誤。本來飛上海會delay是常識吧,但最奇情是,市區虹橋機場竟抵受不住雨水,嚴重水浸。這下,乘客可歡了,紛紛微博上載圖片,笑稱「到機場看海」。
上海浦東、虹橋兩個國際機場,前者由A股上海機場集團(下稱「集團」)持有(600009),滬股通榜上有名,後者由「集團」母公司持有。外資睇好上海交通日益繁忙,前有自貿區、後有迪士尼,「集團」備受追捧,5月時一度出現外資持股比例過高情況(達27%,上限30%),被上交所「煞停」交易,規定外資只准沽,不准買。
勢估唔到,一場大雨令機場現形。跑道嚴重水浸,汽車、空姐、飛機齊齊涉水而行,上唔到機乘客苦中作樂,自嘲「搭飛機變搭船」。《文匯報》報道,規模較細的虹橋逾4,000名旅客「中伏」,全日近70班香港航班受影響。
「集團」2014年報指:「以安全、便捷、人性化為服務理念,打造國際領先的服務品質,將浦東機場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國際領先的機場典範。」國企假大空式口吻,成外資「落叠」原因,惟兩個機場官網上,從未出現過任何延誤消息,反而呼籲乘客「文明候機」,已叫人火滾。
查看統計全球機場準時數據的網站FlightStats,2014年上海浦東、虹橋機場平均航班準時率,低至嚇死人的37%;一海之隔的日本東京羽田、成田兩個機場,準時率分別近90%及82%。兩地文明程度高下立見,出現一班「打砸搶」野蠻大媽就不足為奇。
中國機場延誤成疾,往往來自政治問題,多於天氣問題。由中國軍方控制的大片空中飛行領域(空域),令民用航道嚴重不足,多建跑道、多建機場都於事無補。情況有如只得一條馬路,就算興建30層停車場,也無助減少塞車。你不理政治,政治會找上你。
每日經營34班香港上海線的國泰(293)已表明,如上海機場延誤問題持續惡化,或會調整、甚至減少航次,以免拖累整體機隊運作。假如其他公司亦開始考慮縮班,無疑對機場潛在收入構成打擊。
當政治問題大於基本因素時,作出投資決定便相對複雜;外資大掃「集團」股票,實際上是對賭中國政府開放民用空域,這場買賣具相當「中國特色股票市場」色彩。然而,從近月強國「霸氣外露」逐漸明目張膽趨勢來看,賭局勝方似乎已呼之欲出。

記者:鄭柏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