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部份青少年被稱為港孩,不懂自理,依賴父母;青年廣場趁5周年舉行遊走好行活動,挑選12名未出遠門的港青,揹着背包浪遊日本,沒涼沖、瞓機場、街頭賣藝、四出拉客,以至騎單車22公里深入仙台3.11地震災區;經過9天浪遊,港青學懂了自立,夠膽主動與人交談,尋回一份不需要父母、靠自己仍能完成任務的自信心。
記者:蔡朗清
接受9日8夜浪遊日本挑戰的8女4男,年歲15至21歲,8月14日返港。青年廣場巿場推廣經理陳敏樂表示,青年廣場成立5周年,推出連串年青人活動,其中一項是「遊走好行 背包浪遊」,招募12名從未出門的青少年浪遊日本,藉此學習獨立,擴闊視野,「廣場畀佢哋使費平均每日約三、四百港元,包括交通膳食同部份住宿費用,要佢哋識得點用錢。」
今次帶隊及在行程中設陷阱的,是曾騎單車從德國浪遊跨越歐亞近7個月返港的李明熙。他說,浪遊的旅遊方式讓團友學會隨遇而安、隨機應變及獨立。行程設計讓參加者嘗瞓機場,坐通宵巴士滋味,以至隨街拉人參與公園野餐,磨鍊膽量。最大挑戰是在仙台乘騎單車到22公里外的3.11大地震過後的荒廢小學,「最令我印象深刻係一個女團友,為咗今次浪遊剛學識踩單車,雖然踩得好慢,雖然跌過好多次,佢都無放棄,最後成功踩到目的地。」
令李明熙最刮目相看的是15歲葉詠琪,她接受訪問時帶備單車頭盔,自豪說:「踩單車要有頭盔,我踩去小學,沿途跌咗好多次,腳都損晒,一次跌落地撞頭,好彩個頭盔先無事。」她說未曾有個這樣大成功感,又感謝同儕未有嫌她騎得慢。
浪遊前,葉詠琪從無騎過單車,「我連坐係單車位都未試過,同學每次叫我騎單車車我都拒絕,完全無諗過會去學」。缺乏自信心的詠琪,因今次浪遊,豁出去跌趺撞撞學了一陣子就出發。她說,經此一役,深深感受到未曾試過就不要嚷着「say no」,「肯去試先知得唔得。」詠琪的自信心,一下子回來了。
首次離港的16歲陳佩雯,回港後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她說,在學校讀地理科自詡念得不錯,看地圖認路沒難度,但當處身陌生的東京街頭,過去所學變得紙上談兵,「一次由我帶團友返宿舍,以為好簡單,點知舉頭全是高樓大廈,拎住地圖都唔知點走,最後都要向警察問路。明白都親身體驗重要性。」
在家經常賴床的佩雯,浪遊期間依然賴床,但受到同伴壓力,她學懂準時,收拾被舖,還懂得照顧別人,「有團友感冒,我都會幫手安慰佢。」說到驚喜數到突前往東京巨蛋看棒球賽,「親身參與日本人球賽,先至深入群眾文化。」
至於16歲李振沖在浪遊中,學懂了大膽,在街頭四出「集郵」,找和服美少女合照,「行程會叫團友離團浪遊,認識陌生人,我見拍檔叫人合照經常吃檸檬。我最初都唔敢,最後都鼓氣勇起,硬住頭皮,雞同鴨講只要有信心又OK。」大會還招募兩名24歲業餘青年導演Toson及攝影記者Paddy隨團追踪,二人指首次浪遊旅攝,發覺更能認識當地文化,值得向港人推介旅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