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烈酒易面紅 食道癌高危逾八成患者為男性

喝烈酒易面紅 食道癌高危
逾八成患者為男性

【中大腸胃病系列】
【本報訊】食道主要負責將食物由口腔運往胃部,同時防止食物倒流。一旦出現吞嚥困難、進食時「吞唔落」,有可能已患上食道癌。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科教授趙偉仁表示,食道癌不易發現,若感難以吞嚥已太遲。常吃滾燙食物、長期煙酒、酒後容易面紅者,均有機會誘發食道癌。近年不少人品酒作為生活享受,趙提醒飲用酒精濃度較高的烈酒如威士忌更易增加患食道癌風險。
記者:伍雅謙

食道癌每年新症數目維持400多宗,不屬本港十大癌症,但死亡人數卻列入十大致命癌症。患者中逾八成為男性,每年有300多人死亡。趙偉仁指,患者主要症狀是吞嚥困難,但如發現有吞嚥困難時癌症已非初期,食道內的腫瘤有一定大小,「初時食飯有問題,之後食粥、飲水都唔得,甚至吞口水都有問題」,用以檢查的內窺鏡直徑只約9至10毫米,有時也無法伸入食道。只有少數患者因胃部不適,在照胃鏡時能夠及時發現病症。
雖然食道癌較難發現,但趙偉仁指長期煙酒會增加患上風險。早前有研究指出,飲酒後容易面紅者,因身體缺乏分解酒精的酵素ALDH2,令酒精無法經新陳代謝排出體外,患上食道癌的風險較常人高出達10倍。飲用酒精濃度越高的烈酒,風險越大。所以飲用酒精濃度較高的烈酒如威士忌,比起飲用酒精濃度較低的紅酒和啤酒,患上食道癌的風險更高。

常喝熱茶熱湯增風險

此外,經常進食滾燙食物,如每日喝熱茶及熱湯等人士,因進食時有機會灼傷食道,也會增加患上食道癌的風險,「打邊爐未必日日打,但熱茶可能每日都會飲,長期就會有高啲機會」,提醒進食時若感口腔灼熱,已代表有機會灼傷食道。頭頸癌與食道癌關係密切,約17%頭頸癌患者會同時患食道癌。
趙偉仁稱,初期的食道癌患者可透過內窺鏡切除食道內受影響的黏膜層,存活率可逾九成;若癌細胞到達黏膜層以下的肌肉層,便要進行食道切除手術;嚴重如第三期患者,更需在術前接受電療及化療,減低淋巴轉移機會才進行手術。趙續稱,由於食道橫跨人體頸部、心臟、兩邊肺葉及胃部,位置貼近氣管,切除後需以胃部替代食道,屬高難度手術,術後疤痕長達一呎。現時則改為微創方式進行,可減低患者痛楚及住院時間,病人術後患上肺炎的機率也降低。
(系列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