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網路姊妹花歌手 唱出時代清泉

【文化籽】網路姊妹花歌手 唱出時代清泉

烈日正午,謝氏姊妹二人,一人揹結他,一人攜着小樂器,興起便躺在草地上,彈彈唱唱,逍遙度一個下午。網絡姊妹花歌手謝芊彤、謝芊蕾比想像中年輕,姊姊芊彤比還未畢業的妹妹大五歲,二人像形影不離的老友。外表細細粒,聲音輕柔但有質感,兩把溫柔的聲線疊在一起,一唱一和,便成了好聽的和弦。乍聽以為二人音樂功底深厚,信手拈來便是一段美麗和音;其實二人只在中小學彈過琴,芊彤更是中七才自學結他,跟很多鍾意jam歌的年輕人一樣,靠幾粒結他chord走天涯,「當時結他不是彈得很好,有時參加比賽也要找朋友助陣彈樂器,一齊夾歌。」

網路姊妹歌手以YouTube為發表作品平台,創作出風格清新可愛的作品。

二人創作《29首不可錯過的本地音樂》,把主流及非主流歌曲串在一起,讓更多人留意本地音樂。

2011年,芊彤把一位由南京女孩寫的詩《媽媽,我壓力好大》改編成歌曲放上YouTube,短短時期已有十多萬點擊率。

本來買了機票飛到台灣參與音樂演出,主辦單位卻臨時取消,二人趁這意外的旅行中即席創作《失望就去一趟旅行》,更首次為作品拍MV。

芊彤中六開始認真創作,跟妹妹芊蕾上載一些清新作品到YouTube,通常由家姐包辦曲詞,妹妹着手編曲和音效,由玩票性質變得越來越認真。四年前,芊彤把一位由南京女孩寫成的詩《媽媽,我壓力好大》改編成歌曲放上YouTube,短短時間已有十多萬點擊率,更登上百萬U.S.B.的網絡熱爆榜第一位。一夜成名卻沒為二人帶來太大喜悅,「這首歌去到最顛峰時令我們很怕,那時未認識到網絡威力如此大,一天內已有一、二百萬人認識你的歌,其實不是好事,我們當時音樂功底唔勁,不是彈得好,也不是唱得好,因為一首歌令我們很多人認識,反而令人不敢放自己作品出來。」直至2011年,芊彤在朋友鼓勵下,寄了DEMO到台灣參加春浪創作大賽,怎知道順利晉身決賽之餘,更擊敗眾多台灣隊伍贏得冠軍,為從未參與過音樂節的她打了支強心針,在台上表演的美好經驗亦點燃了她對音樂的熱誠和追求。三年前曾自言「不想當歌手」的芊彤,終究摸清去路,決定繼續在音樂路上追夢。

在音樂市場狹窄、場地少租金貴、發佈媒介少的香港,發展音樂事業對資源匱乏的獨立音樂人來說,難上加難;高牆屹立,YouTube等網上平台成為「雞蛋」的渠道,還創意無限的音樂人一個機會。「YouTube絕對是很好平台,以前我們只有電台、電視台發佈作品,在網路發佈作品變相降低了進入這創意產業的門檻,只要有相機或電話,便能跟別人分享作品。」除此以外,YouTube會否也是打破主流和非主流音樂界線的媒介?去年,她們創作了《29首不可錯過的本地音樂》,把29首主流及非主流歌曲串在一起,希望有心人所做的本地音樂也能被聽見,「現在主流與非主流界線越來越模糊,不像以前只能在電視電台播,可能在YouTube hit起的歌也能成為主流 。」

記者:王秋婷
攝影:陳永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