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評界傾巢而出為《刺客聶隱娘》站台,女主角卻忽然張愛玲附體,在微博高調引述編劇之一的反話:「天文老師說,這部電影被我們剪成這樣,是需要觀影人對侯導或對電影有無比的善意才看得下去,以前還行,這樣時代已經過去」,然後追加自己的意見:「只能說,宣傳把這部片做得太高,讓大家以為是什麼不可思議的傳奇。其實是個愛情故事加上一點點打架,一個很孤單的女子,如此而已……」嘩,果然高招,擔憂overkill的忡忡呼之欲出,先下手為強以無影拳不動聲色化解,比那些忙着分析角落隱喻、歌頌前無古人的評論奏效多了,假如有退居幕後的一天,千萬千萬別步心頭高的師太師姐後塵當導演,推廣部十分渴求這種可遇不可求的超班馬。
和時代脫節的巴黎,聽說明年(!)才正式公映,資深侯粉想插嘴也無計可施──八十年代《電影雙周刊》邀約侯導聊天,地點在尚未赤化的半島酒店咖啡座,叨陪末座的我乍見偶像不免興奮到胡言亂語,結果訪問整理出來,左一句「邁克插嘴」,右一句「邁克又插嘴」,執筆者厭惡之情躍然紙上,一夜之間榮登年度非洲和尚寶座,簡直曲線往我袋裏塞錢,自此勤煉三緘其口藝術,謝絕再當任何訪問的活動佈景板。不過倒並非對「一點點打架」無限遐想,新片沒得看,才退而求其次跑去看《俠女》,胡金銓這部傑作自首映因片長遭發行商拆成上下集,面目一直有點天殘地缺,後來發行的完整版,調色做得冇厘心機不說,那場竹林大戰還重複出現,變成啼笑皆非的「兩點點打架」,製作認真的復修版望到頸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