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識飲惜食】
雪糕,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也想吃。不過,大多數量產型雪糕都是由不知名化學物調配出來──芒果味雪糕含E160b(胭脂樹橙、紅木素、降紅木素)、E100(i)(薑黃素),雲呢拿味雪糕含E471(脂肪酸一甘油酯、脂肪酸二甘油酯)、E477(脂肪酸丙二醇酯)……吃進肚子的,其實是一杯杯滿是添加劑的濃稠物體。既然雪糕本來就是奢侈品,我寧願花多點錢買一球天然可口的手工雪糕。
「咦,香蕉雪糕不是黃色的?」
早上來到黃金海岸,「Angelato」老闆娘謝海欣(Ada)已忙碌地處理手工雪糕的材料,「每早即買即製,想客人吃到最新鮮雪糕,放了幾天的雪糕即使沒變質,也沒那麼好吃。」因為是每天即製,加上店內的雪糕櫃不大,只能提供九款口味,每天的口味與份量都不同,「今天薑靚,肥嘟嘟,可以榨多些薑汁,所以會製作多些薑汁撞奶雪糕,西瓜盛夏時比較甜,現在臨近秋天就少買些,製作小量西瓜賓治雪葩。」
開業至今剛剛一年,Ada說當初想在中上環開店,但大多數業主見她第一次開店,怕她很快捱不住結業就不租給她,「找舖位找了實在太久,後來不堅持在中上環開店了。有天經過黃金海岸,覺得環境和氣氛都適合開雪糕店,就在這裏開店了。」黃金海岸的沙灘與海、歐陸式建築物的確有外國風情,但一球手工雪糕價錢不算便宜,Ada嘆氣:「的確,熟客多是外國人。」
只着眼價錢 改投麥記懷抱
店舖不遠處就是麥當勞,有時她瞥見客人看到價錢牌就搖頭,然後投到麥當勞懷抱,「如何解釋也沒用,他們認為又不是大牌子,憑甚麼賣這麼貴。」客人不理解一般量產雪糕與手工雪糕分別,Ada指着那早已混合好的糖水解釋,即使細微至甜度,她也會用不同葡萄糖及砂糖去平衡,讓雪糕入口時甜味有更多層次,但客人只着眼價錢牌和雪糕外貌,「每個月總有幾個客人問:『咦?香蕉雪糕不是黃色的?』其實想清楚一點,只有蕉皮才是黃色,蕉肉從來都是灰灰白白的。」當她熱情招待我試吃灰色的香蕉雪糕時,我也不禁念頭一閃:「咦?不是黃色的?」看來我們的確被人工色素荼毒太深了。
Angelato
屯門黃金海岸商場地下18號店
「可不可以將中國茶融入雪糕?」
想不到中國茶也可以用來製作雪糕!兩個八十後女生王詩緣(Maggie)和謝燕玲(Elaine)與另一女生拍檔膽粗粗開「慕茶Te Momento」甜品店,原來是想將中國茶文化普及。
Maggie的家開茶行,算是半個茶界行家,她說:「最初想法是令更多年輕人愛上茶,年輕人都愛吃甜品,於是我在想:『可不可以將中國茶融入雪糕?』」結果她反覆研究無數次,準備訂購雪糕機大展拳腳之際,剛巧遇到一個喜歡自己試製雪糕的台灣人,一拍即合之下就拜他為師,飛到台灣跟他研究雪糕,「師傅未曾試過製作中國茶雪糕,但他將製作抹茶雪糕的經驗傳授給我,也幫了我不少忙。」
冷藏至-11℃ 即可享用
Elaine遞一球功夫茶雪糕給我,還未入口已經嗅到撲鼻甘香。淺嚐一口,茶香加上奶味在齒頰久久不散,滑進喉嚨後那獨特的回甘,令人久久不想開口說話,只想細細品嚐。Elaine說這就是手工雪糕魅力所在,「一般量產型雪糕用雪糕機製,會用添加劑及種種不知名化學物改善雪糕的味道與形態,手工雪糕用料天然,不同口味的雪糕都名副其實有那種口味的材料在其中。」
為推廣手工雪糕,她們不定期開設教學班,Maggie即席示範功夫茶雪糕,只見她先泡開鐵觀音茶葉,一分鐘後隔掉洗茶水,將茶葉加進奶中一起煮,見微滾熄火,隔走茶葉並分三次倒進已拌勻的蛋漿糖水中,然後將混合好的奶漿用慢火煮成糊狀,降溫後放進雪櫃冷卻20分鐘,再放到雪糕機裏攪拌,成形後將雪糕冷藏至-11℃即可享用,「如果每餐都要吃有化學成份的雪糕,我寧願在家自製手工雪糕,雖然花多點時間,但至少較健康。」
慕茶Te Momento
觀塘開聯工業中心A座725室
「咦?雪糕這麼淺色這麼假?」
廖志良(Aaron,下圖)學做手工雪糕全為興趣,他到英國讀讀書時,曾花不少時間走訪意大利及法國,跟不同師傅學習最傳統的意大利雪糕和法式雪糕製法,但回港後投身於廣告行業。2003年他放棄原本的高薪厚職,開設「U Can Cake Ice Cream Gallery」工作坊,教人做無防腐劑、添加劑的手工雪糕。2009年在淺水灣開店,又不敵貴租搬到觀塘工廈,直至上年在銅鑼灣開「雪糕之森Ice Cream Gallery」,觀塘工廈那邊就用作教甜品、雪糕班。
很多人認為雪糕不健康,Aaron說這是誤解,「大量生產的商業雪糕下了很多防腐劑、化學添加劑,當然不健康,用天然材料親手製作的雪糕不但好吃,而且冇化學添加劑。」大家吃慣人工添加的食物,似乎失去辨認真假的能力,「試過有人來買雪糕,看一眼就說:『咦?雪糕這麼淺色這麼假?』他們吃慣加了色素比較深色的雪糕,反而我們不加色素比較淺色卻成了異類。」他無奈地笑說。
雪糕之森Ice Cream Gallery
銅鑼灣告士打道311號皇室堡G16舖
三招識穿 「化學味」雪糕
博士建議雪糕可減添加劑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食品科學高級講師方麗影博士(左圖)指食品添加劑常用於一般雪糕製品,例如穩定劑、乳化劑、調酸劑、香料和色素。
方博士認為一杯雪糕只含微量添加劑,身體可代謝分解。但由於添加劑來自化學合成,還是少吃為妙。方博士建議生產商可取其平衡,按功能減少四至五種添加劑,例如只添加一種乳化劑、一種穩定劑、香精及色素等。
記者:黃子卓
攝影:劉永發、伍慶泉、陳永威
編輯:陳漢榮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