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
【本報訊】明天是開學日,不少學生和家長都感到壓力。有社福機構調查近萬名中學生後發現,平均每兩個受訪者就有一個出現抑鬱症狀,近三成受訪者更出現高焦慮狀況;更嚴重的是,24%人稱曾有自殺念頭。有專家指開學初期學生壓力特別大,假如子女的習慣突然改變,或者東西無故消失,就有可能出了問題。
記者:陳建平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聯同教育學院助理教授陳小梅研究中學生抑鬱焦慮狀況,去年10月至今年4月成功以問卷訪問全港9,966名中學生。結果顯示,51%受訪學生有輕微至嚴重抑鬱症狀,女生情況較嚴重。陳小梅指,有些嚴重抑鬱的學生會經常全晚失眠或全日睡覺,亦有人會不斷吃東西。調查又發現,29.3%受訪者出現高焦慮狀況,同樣是女生情況較男生嚴重。
若按學生的年級分析,中四至中六學生出現的輕度至嚴重抑鬱症狀,較低年級學生多。學生最嚴重的抑鬱症狀是哭泣、食慾改變、睡眠習慣改變、疲倦及討厭自己等。
調查並顯示,24%受訪學生在調查前兩星期內出現輕度至嚴重的自殺念頭,其中接近2%學生甚至表示「如果有機會,我真的會自殺」。
停做喜歡活動響警號
陳小梅表示,開學後家長可留意子女的情緒,假如孩子突然停做一些過往喜歡的活動,或突然變得很暴躁,則反映背後有問題。父母亦可觀察子女的的校服和文具等,若多次給他新文具後仍然無故消失,則可能是他被同學欺凌。不過,她強調即使家長發現問題,都不應不停追問子女,也不要一開始就說自己意見,反而應多聆聽,並且體諒子女的煩惱,多表示肯定及認同,慢慢解決問題。
臨床心理學家郭韡韡指,家長和學生在開學時都應給自己一段適應期,切勿嘗試立即解決問題。她稱,不一定是大哭大鬧的學生才有情緒問題,有學生可能表現很平靜,但內心依然有困擾,他們未必懂得主動說出問題,所以其實很期待別人關心,家長可採取主動,但切忌急進。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副總幹事吳寶城認為,開學時學生壓力較大是正常的事,因為他們要面對新環境、新學制,功課變得更加難,而過往感情很好的朋友可能不再同班,因此在習慣前都容易不開心。此時,若家長和老師不諒解,一味責怪他不夠勤力,則可能令問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