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縱隊隊員】
1941年香港進入3年8個月的日治時期,中共指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後易名東江縱隊),於翌年成立港九獨立大隊抗日。港九大隊尚存125名戰士在世,83歲老游擊隊員黃立光談到港九大隊貢獻仍然有火,直指部隊的貢獻在港英時代被矮化,即使回歸後老戰士待遇也未見改善。
煙紙寫情報 被查吞落肚
黃立光是西貢官坑村民,當年隨叔父加入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出任負責運送情報的小鬼隊情報員。他家有3艘舢舨,可為游擊隊駁腳送情報,小鬼收到情報紙條後,會帶到附近游擊隊據點通風報信,「情報全部寫響捲煙嘅煙紙,如果遇日軍截查,就要即刻吞落肚,否則肯定殺頭」。
部隊有一次成功截劫日軍運油車,黃立光的叔父駕駛舢舨在馬料水接應,準備將汽油送走,追擊的日軍趕到,向舢舨亂槍掃射,「見到子彈射落海有水花,以為好似放炮仗仲周圍望。事後先識死」。1944年中美聯合航空隊中尉克爾(Donald Kerr),戰機在盟軍空襲啟德機場行動被擊落,他亦有份參與協助克爾逃離日軍搜捕的任務。二戰結束後,港九獨立大隊隨英國政府恢復在港統治而解散,隊員做回平民,部份隊員北上加入共軍,參與國共內戰。
黃立光說,游擊隊雖未與日軍大規模正面武裝衝突,但成功確保香港連繫廣東運輸線。淪陷期間,游擊隊與英國合作抗日,不過黃認為戰後未被尊重,直斥香港政府存心抹煞游擊隊貢獻,「如果冇游擊隊幫忙,有幾多戰俘冇辦法走出嚟。日軍佔領後周圍都係土匪,如果唔係游擊隊剿匪,生活就更加困難」。
「英國政府針對共產黨,對游擊隊充滿歧視,唔公道。」黃指,自己非共產黨員,加入游擊隊全為出一分力。回歸後老戰士待遇未見大改變,甚至被形容為土匪,令他感不快,也有感繼續被政府冷待,「曾經向董建華同曾蔭權反映過,希望可以向老戰士發放津貼待遇,但都冇回音」。
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鄺智文說,攻擊日軍部隊及設施,雖並非中共東江縱隊及港九獨立大隊主要工作,但不能抹煞游擊隊維持香港東面海域運輸線的貢獻。當年英軍在港進行情報工作的英軍服務團,有成員成功混入海事處工作,曾多次將船隻在港口停泊位置情報,向盟軍空軍匯報,成功在空襲香港任務,擊沉多艘日本船隻,若非港九獨立大隊控制運輸線,也難料情報能否成功送出。
■記者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