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學習環境改變隨時引起情緒問題。18歲的阿樂中二時曾因學業壓力及與朋輩相處不愉快,患上躁鬱症。他解釋,中一成績不錯故中二轉讀精英班,但不能再跟原本好朋友一起,新同學又不喜歡他,有次同學為老師準備了生日蛋糕,但阿樂不慎「爆響口」給老師知道,結果遭同學嘲笑,罵他「好蠢」及稱不再跟他吃飯。
追不上成績感自卑
他在中三時離開精英班,病情亦好轉,但中四再轉班後又遭同學杯葛,試過午餐時他主動坐在同學旁邊,但同學立即拉大隊轉枱,後來他需住院兩個月治療。阿樂病發時會情緒高漲,不自控地狂買零食,幸現時病情已穩定。他認為多跟朋友做運動和講心事都可改善情緒。
陳太的兒子同樣因中四升了精英班後,發現自己雖然已很勤力溫書,但成績依然追不上其他不溫書的同學,慢慢感到自卑,最後確診躁鬱症。病發時他會在家亂掟東西,又會用腳踢傢俬,而且整個人變得很焦慮,有次知道三天後要和朋友去動漫節,怕當天「唔知醒」,於是之前三天都失眠。
陳太稱兒子病情已好轉,她認為家長發現子女有情緒問題時,應先冷靜觀察再求助,而且多跟孩子傾訴。她坦言以往都不會經常跟兒子傾訴,而他患病後每晚都會談天,關係變得更好。
■記者陳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