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經濟發展放緩,其中反映製造業景氣程度的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8月初值續降至47.1,創下近六年半新低。於廣東開設製衣廠房的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林宣武表示,現時內地的經營環境明顯較過去困難,工人薪金大幅提升,加上稅務繁重,令港廠商的負擔百上加斤。
記者:江靖然
林宣武又指,人民幣貶值對於增加中國出口的幫助只能維持短時間,認為今年廠商們將面對更大挑戰。
林宣武針織廠定單降
日前本報報道,記者走訪內地製造業重鎮東莞,發現有不少工廠已人去樓空、集體結業,可見當地製造業確實有萎縮現象。林宣武表示有留意此情況,他指許多廠商的成本支出大幅上升,包括員工薪酬及原材料等,另外亦要面對東南亞地區的競爭。因此,有部份廠商選擇將生產工作改作外包,但也有部份「做唔住」的廠家選擇結業。他估計,未來兩年會有數家大型的製衣廠要結束營運。
林宣武表示,其經營的針織廠房現全數開設於內地,因為內地有關的技術始終較東南亞地區純熟,加上供應鏈也較完善,未有計劃將廠房移遷到外地。惟他表示,由於工人薪資昂貴,以及貨品種類由低端轉型為中、高端,故現時已將大部份前期工序改以自動化機器處理。他透露,相比五、六年前,廠房的工人數目減少近六至七成。
面對東南亞及中歐國家的競爭,林宣武坦言,雖然其公司仍能維持與相若的利潤,但經營比過往更加吃力。他指出,中國內銷情況不理想,而外銷亦因為各項成本高,給東南亞國家比下去;即使人民幣貶值可以刺激出口,但變相入口原材料的成本也跟隨上漲。林宣武旗下經營的針織廠7、8月份的美國定單與去年比下降約兩至三成。
內地稅項多 盼望修改
被問到現時廠商如何自處,林宣武指「以前都仲話一雞死、一雞鳴,現時都好難喇」,又指廠商要應付成本上升的同時,並要支付超過三十項的內地稅項,扣取一切開支,每年利潤只有單位數增長。他期望內地政府可以考慮修改稅收政策,否則稅收越加越多,只會有更多廠家要面臨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