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情:自殺遺下折磨

醫護情:自殺遺下折磨

作為精神科醫生,很多人都曾問過我對自殺的看法。有云螻蟻尚且偷生,人不到絕望也不會自尋短見。不過,行醫多年,自殺的個案,仍然不易忘懷。
一位公公因病厭世,趁太太睡覺時在家中跳樓。事發後婆婆問:「他從哪隻窗跳下去的?」原來是客廳左邊那隻。之後婆婆再沒提丈夫的事,活得像沒事一樣,只是一有時間,婆婆就會駐足丈夫跳下去那隻窗,伸頭出外張望,口中念念有詞:「為甚麼呀……」
家人擔心婆婆會步丈夫後塵,故帶她來看精神科。婆婆只好解釋,她探頭窗外,是想了解丈夫跳樓之前的心情。她知道丈夫畏高,爬上窗口一定很害怕。隆冬時,站在十樓,寒風刺骨,丈夫受寒就咳,死前會不會很辛苦?下面是個平台,時不時有人走過,丈夫心地很好,一定是怕壓到行人,才會挑清晨、人少,又能看到路的時間跳下去。
婆婆想知道丈夫有多痛苦,才令他狠下決心,「我不怪他,幾十年夫妻。唉,死得不明不白……」堅強的婆婆心中滿是疑問。何時、何地、自責、內疚,一直纏繞着未亡人。對死者來說,自殺的確可以解決自己,只是會留下很多永遠沒有答案的問題,折磨愛他們的人。不禁想起林夕在《黑擇明》的一句歌詞:「死亡遲早都找你,切勿憑自己。」
逢周一刊出
撰文:青山醫院副顧問醫生周寶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