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籽:玩物達人】
在全片幅小型化攻擊下,M4/3近期的新機量好像越來越少,不過一係唔出,一出今個星期卻是一連兩部,分別是Olympus的E-M10 Mark II和Panasonic的GX8。前者屬小型中階級別,後者則較大型亦更高階,但既然兩機揀同一星期發佈,難免有些火藥味,今日就來個比拼,看看哪一部機更合你心水?
鬥操作:
E-M10 Mark II:AF Pad方便對焦
GX8:模式轉盤難轉
GX8身形大,加上手柄凸出部份又夠大,自然更好揸更穩定,亦更貼近專業單鏡機的手感。而較小型的E-M10 Mark II,手柄位只輕微凸出,手感較弱,但機身輕單手仍可穩定操作。GX8機頂設4個轉盤,操作比上代方便,但模式轉盤設於曝光補償轉盤之上,有點難轉;相對來說E-M10 Mark II的設計就較有心思,雖只得3個轉盤,但高度位置完全獨立,操作更就手,唯一是開關鍵設於機身另一邊,非得要用左手開關不可,比GX8可一隻右手完全操作差一點。另外,特別欣賞E-M10 Mark II新加的全新AF Pad功能,可在使用EVF時,手指在黑畫面的機背觸屏上按下或拖拉來選擇焦點,實試感覺相當方便實用,亦易操控,較用轉盤或十字鍵來慢慢控制,方便得多。
鬥外形:
E-M10 Mark II:較小巧
GX8:線條美
相機除了影相,更是不少人的襯衫工具,外形絕對是重要一環。外形上兩新機其實都跟自己的上代分別不大,同樣玩大熱的復古風。Olympus旗下相機玩復古外形早已出名,E-M 10 II當然不例外,機頂突起的「小屋」完全是舊相機風格,而GX8簡潔的線條更有點Leica的感覺。不過若以身形來說,119.5×83.1×46.7mm重390g的E-M 10 II,就明顯比133.2×77.9×63.1mm重487g的GX8,輕巧小型得多,如加上kit鏡的話,前者配上14-42mm餅鏡,比後者配上一大支14-140mm鏡,差別就更明顯。個人覺得雖然級別不同,但E-M10 Mark II的小巧方便隨身,明顯更切合M4/3該走的輕巧路向,GX8則相對有點尷尬。
鬥EVF:
E-M10 Mark II:高視點設計
GX8:可靈活調校
兩機同設EVF方便在高光環境下操作,而兩機EVF亦同樣由上代只有百多萬像素,提升至236萬像素,令取景更清晰實用。不過GX8的EVF能調校角度,更可作90度向上翻,就比E-M10 Mark II的固定式更靈活和適合低角度拍攝。另外,E-M10 Mark II的EVF強調用上高視點設計,視點達19.2mm,可讓四眼人士不用緊貼EVF,都能看到整個畫面,戴眼鏡實試下就發現真的比筆者常用的E-M1易看,不過沒強調此功能的GX8亦差不多,可說兩新機EVF都非常不俗。
鬥影相:
E-M10 Mark II:4級5軸防震
GX8:首見2,030萬像
感光元件上GX8就完勝E-M10 Mark II,前者換上全新2,030萬像素Live MOS,屬M4/3機中首見,誠意可嘉,相反後者則只沿用上代相同的1,610萬像素Live MOS,畫質當然被比下去,加上GX8的最強賣點是4K影片拍攝,而E-M10 Mark II則只可拍FHD影片,數字上無論硬照還是影片都輸蝕。不過影相還是實試才能分高低,試拍數張相片,正常看時像素上的分野不大,但放大「聞相」時就當然稍有差距,GX8在後期裁相有優勢。再以相同設定試拍夜景,GX8光位雜訊比E-M10 Mark II明顯較少,但E-M10 Mark II新升級的4級5軸防震為自己贏回分數,手持慢快門下,放大下影像明顯較實淨清晰,可見比GX8的機身4軸加鏡頭2軸防震稍勝。對焦方面,無論在正常還是低光下,兩機都同樣快速,但E-M10 Mark II在換焦時就稍有鏡頭移動後才對焦,感覺好像比GX8慢一點。
E-M10 Mark II
1/15s f5 ISO400
GX8
1/15s f5 ISO400
總結:E-M10 Mark II更合M4/3路線
基本拍攝質素上較高階的GX8無疑是比E-M10 Mark II優勝,無論硬件設計和功能都更專業。問題是M4/3感光元件比全片幅或APS-C細,影像質素有差距是先天不足,即使相機功能外形如何專業也難以彌補,所以個人感覺,M4/3機應向小巧的優勢發展,因此,E-M10 Mark II無論在身形,還是功能質素和價錢上都比GX8吸引。除非追求4K拍片,如果不是,以GX8的過萬身價和近入門單鏡機的大身形,都比較輸蝕。
記者:韓繼聰
攝影:許先煜
編輯:謝慧珊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