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字咁淺:勇救康熙帝 - 麥煒和

醫字咁淺:勇救康熙帝 - 麥煒和

康熙不失為賢明君主,帶領滿清進入盛世,可惜晚年健康轉差,結果出現奪嫡之禍,坊間更說他是死在兒子雍正手上。史籍記載,康熙55歲中風,之後不良於行及右手癱瘓,他亦有心動過速和足腫的病徵。康熙大概是患了心臟衰竭,並可能有房顫(Atrial fibrillation)的心律不正,結果引發心源性中風,導致左腦梗塞及右邊半身不遂。
假設當年已有現代的標準治療,及康熙不嫌棄使用廣為市民詬病的公立醫院服務,讓我們來個篡改歷史(以下由真實個案改編):
20:38-康熙突感不適,小桂子曾聽聞談笑用兵這識認中風的口訣於是立即call白車。
20:49-救護車按指引於12分鐘內趕到,將康熙送往最就近急症室。
21:00-患者抵達急症室,分流護士將他評斷為優先處理的Cat 2,並通知急症科醫生及腦科病房。
21:12-腦科護士來到急症室評估患者,GCS指數為10,NIHSS指數21(NIHSS 15以上屬中度至嚴重或嚴重中風)。
21:20-患者在急症室進行電腦掃描,「實Q」大叔跟着安排鎖𨋢,把患者直推往腦科病房,駐院醫生已經standby,按照腦科醫生指示做好溶栓治療的準備。
21:45-醫護完成評估及會見家屬,並取得同意進行治療。
21:55-護士開始為患者靜脈注入溶栓劑tPA。
22:55-治療完成。翌日,患者活動及語言能力已恢復不少,掃描覆檢顯示腦部只輕微受損。
康熙情況穩定後,心臟科醫生便為他進行超聲波檢查,證實中風是由非瓣膜性房顫引起,經過風險和效益評估,患者同意自費購買及服用新一代抗凝劑(俗稱薄血藥)以預防中風復發,再經過康復治療,康熙十數天後已順利出院。假如上述真有其事,康熙便能繼續執掌朝政,也用不着搞甚麼「傳位十四阿哥」還是「傳位于四阿哥」,中國的歷史亦可能改寫。
延伸閱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26/18000525
註: GCS(Glasgow Coma Scale)格拉斯哥昏迷指數、NIHS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美國中風神經功能指數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