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5歲的陳詠寧就如其他小孩,看到肥皂泡會想伸手戳破、上學時和父母分開會哭,在旋轉木馬上會開懷大笑,但先天基因缺失,令詠寧患上天使綜合症,智商停留在兩歲以下,也被偶爾來襲的抽筋威脅生命。父母Joson和Joe卻說這個臉上經常掛着笑容的女兒,是天使送來的禮物,讓他們學會勇敢。
記者:陳凱迎
親友聚會總看見詠寧的身影,大家都叫她「胖胖豬」,聽到別人喊她,詠寧總會開心地笑,甚至會抱住對方。爸爸Joson說,詠寧雖不能用言語表達,但她比一般小孩敏感和感情豐富,認知能力又較高。父母會帶詠寧和妹妹Cherry去旅行、游水和溜冰,作為物理治療之餘,也想發掘她更多潛能。
父母每次帶詠寧出外都相當費心,除預備詠寧喜歡揑的皺巴巴紙張和膠袋,用來安撫她外,也要留意她會否緊張得咬緊舌頭,又怕太熱太累會引發她抽筋。「有時山長水遠咁去,只係留得一個多鐘頭,但都想帶佢睇正常人睇到嘅嘢。」媽媽Joe說。
Joson每天要趁午飯時間駕車到特殊學校接詠寧放學,只餘下15分鐘吃飯。四口子家中的飯廳變身成鋪好軟墊的遊樂場,讓詠寧活動時不怕受傷。
由兩歲時出入要抱,到過去一年學會走路,現在更自己揹着書包上學,父母形容詠寧總為他們帶來驚喜。談到詠寧看到父母要外出,就會擋住門口,Joe邊說邊笑,「最近進步咗,仲識自己走去拎鞋」。
女兒少許進步已叫父母滿足,但每次病發也為他們帶來錐心之痛。除抽筋突襲,詠寧也試過於20分鐘內體溫突然升至40℃,Joson載她趕到附近診所求診的5分鐘車程內,詠寧一度休克,Joe憶及這段經歷時也猶有餘悸,「驚到成個人軟晒」。
延伸愛心 成立關注組織
詠寧確診前,Joe曾以為女兒的與別不同,是因為自己不懂當個好媽媽,「佢唔肯食飯,係咪因為我煮得唔好?」夫婦倆相當無助,一整年間帶着詠寧四出檢查,直至懷有第二胎,才獲提前進行基因檢測,確診她罹患天使綜合症,「都需要時間去接受同消化,因為知道係唔會好番」。
Joe最感激Joson多年來充當家中的正能量大使,陪她勇於面對所有挑戰。他們為更好地照顧詠寧,三年前到加拿大的天使綜合症組織,學習如何替這類病童急救、照顧及控制情緒。對他們來說,詠寧患病不是遺憾,反而是天使的禮物,讓家人學會珍惜。「佢畀咗好大嘅動力我哋,透過對佢嘅愛心,再伸延去幫其他人。」Joson說。
當初的無助,加上在加拿大的經驗,促使Joson和Joe立志成立本港首個天使綜合症的組織,設立中英文平台,提供治療、訓練、講座與教育活動,如禮物般送給本港、甚至是所有華人社會的天使綜合症家庭之餘,也想喚起社會對這個罕有遺傳病的關注。組織於今年6月成立,但夫婦二人來自小康之家,需籌募資金,協助組織發展並資助本地的相關研究,目標是籌得80萬港元。
香港天使綜合症基金會電話/WhatsApp查詢:5125 8111,或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AngelmanSyndrome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