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港島設海岸防禦陣地

英軍港島設海岸防禦陣地

【本報訊】1921年《華盛頓條約》結束英國及日本在太平洋地區合作關係,日本此後成為殖民地政府的防禦假想敵。1931年9.18事變後,英國防衞委員會放棄香港的不設防政策,開始在現時城門水塘及金山郊野公園一帶,興建醉酒灣防線,包括城門碉堡等。

都爹利街有防空洞

至1938年,日軍大舉侵華,日本旋即攻佔華南及廣州,英國政府考慮香港只有4營步兵兵力,將防禦重心移到港島。到1939年英國仍有增加防禦工事,在港島四周,有24處海岸探照燈及72處機槍據點,亦有鐵絲網及地雷區組成海岸防禦陣地。
現時獲歷史評級的軍事遺址也多位處港島,包括松林炮台、鶴嘴炮台及鯉魚門軍事設施等。高添強指,全港仍有多處未獲評級的軍事遺址,例如中環都爹利街樓梯底,其實建有防空洞,而多處機槍堡及戰壕已被雜草掩沒。他指,港府對戰爭遺址的重視不足,古蹟辦與他合作,今年初剛完成港島區的軍事遺址報告,但九龍及新界區的報告則仍未展開。
■記者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