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中國股滙風暴埋下火藥引環球金融危機殺埋身

投資導航:
中國股滙風暴埋下火藥引
環球金融危機殺埋身

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放水種下禍根,至現今美國加息陰霾籠罩下,新興市場今年出現走資潮,碰上近期中國經濟不振及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令市場擔心會再成為爆發金融危機的火藥引,環球股災及貨幣戰隨時一觸即發。

現時金融市場的動盪,與7年前美國次按危機所引發的金融海嘯,其實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當年的危機對全球經濟及金融體系帶來了慘重的損失,更迫得美國聯儲局要推出多輪量寬(QE)來刺激市場。然後隨之而來的歐洲債務危機,多年來沒完沒了地纏繞市場,令世界經濟金融至今仍未從連環打擊恢復過來。

中央暴力救市惹反效果

過去數年來,環球經濟一直依賴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作為經濟火車頭推動,但自從美國近年放風為加息準備以來,已令新興市場出現多次走資潮,新興貨幣亦不斷貶值,令全球財金形勢處於多事之秋。適逢中國經濟近期開始響起警號,前景轉趨疲弱,而人民銀行前周亦將人幣來個「暴力貶值」,環球市場已陷入新一輪恐慌。當環球央行爭相貶值遇上美國加息在即,今次中國與外圍市場的惡性互動,或會醞釀出前所未有的「中國風暴」。
內地股市自去年11月起見明顯上升趨勢,累計至6月已有約1.3倍的驚人升幅,期間市場憧憬內地貨幣寬鬆政策及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進程,惟由於期內A股孖展餘額急速上升令股市出現極高槓桿,當局在嚴控孖展時觸發市場骨牌式拆倉引發股災,慌亂間中央突然掉頭大手放水兼勒令中資券商不沽只買幫手托市,由於「暴力救市」出手過猛招來反效果,大市在恐慌下進一步見大拋售並暴瀉逾三成。
當市場以為大市已喘穩之際,今年走勢一直逆向區內貨幣而見平穩的人民幣,突然在8月中遭中央「暴力貶值」,引爆新一浪大跌市,令短短兩個月A股已累計急瀉四成。
中資股比例逾半的港股雖然受北水南下憧憬一度在4月至6月期間短線步入「港股大時代」,恒指一度大升逾兩成,雖然升幅遠不及A股,但在內地急瀉下亦同樣無辜受牽連,大時代升幅全線蒸發之餘更拖累大市倒跌收場,同A股一樣曾由高位累挫36%,至見一年半新低。
由於今次市場憂慮主要來自中國的股市及貨幣,與過去幾次金融危機不盡相同,但仍有可堪借鏡的地方。現時新興市場波動情況,難免令人聯想起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時,當年新興貨幣大貶,可幸有人幣安然無恙頂住亞洲市場,而今次人幣已是競貶的主角之一,故外界憂慮更深。
但正所謂「風水輪流轉」,7年前現危機的美國,現時就業市場已回暖,樓市亦穩定地復蘇,經濟亦轉好,再加上國際油價持續低走,對美國經濟來說亦算是一項好消息。

【金融危機溫故知新】

2015年 環球股災?

美國加息陰霾長期籠罩金融市場,加上人民幣貶值引發了滙、股及債市的拋售潮。而貨幣貶值在當年是醞釀危機的訊號,現在反而是受歡迎的減震器。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隨之而來的大宗商品價格大跌,都暴露了新興經濟體長期忽視結構性的弱點。

早前人民幣貶值引發內地股市急瀉。

2008年 金融海潚

美國樓市泡沫爆破加上次按爆煲,令雷曼兄弟及貝爾斯登等大投行崩潰,要華府注資救助,引發金融海嘯。美國聯儲局更要推出多輪量寬措施救市。不過,適逢新興市場崛起,成為了帶動全球經濟的火車頭。其中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更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來源。

雷曼倒閉,總部員工收拾離開。

1997年 亞洲金融風暴

泰銖貶值觸發金融危機席捲亞洲,索羅斯狙擊多種亞洲新興貨幣,最終至俄羅斯和拉丁美洲。當年很多新興市場貨幣滙率與美元掛鈎,雖令通脹穩定,但卻促使政府、銀行和企業大舉借入美元,而外國投資者借出了以本幣計價的貸款,圍繞美國加息的擔憂給之前借入美元的政府和企業帶來了壓力,促使危機爆發。

港元受狙擊,港府入市抗大鱷。左起:時任財經事務局局長許仕仁、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及金管局總裁任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