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必看】為拎4千蚊MPF發假誓 警破詐騙集團

【一周必看】
為拎4千蚊MPF發假誓 警破詐騙集團

【一周必看】強積金實施近15年,市民訛稱永久離港而提早領取強積金的騙案日趨猖獗,有不法集團更發展成大生意,教唆及串謀打工仔發假誓領取供款,抽佣三成。警方昨搜查兩間財務顧問公司拘捕19人,其中7人為申索人。今次是警方首破集團式強積金騙案,相信涉案的兩個集團處理過64宗個案,涉及強積金金額達 700萬。
記者:鄭大康 馬耀文

涉嫌串謀虛假陳述被捕15男4女(22至56歲),12人為兩間財務顧問公司負責人及職員,其餘7人是申索人。申索人最少提取4,000元,最多則達39 萬元,公司抽佣兩至三成,兩公司運作均約一年,並無關係,合共處理過64名申索人,涉款700萬元,警方料會有更多人被捕。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何伯寧指出,積金局早前轉介一些可疑個案給警方跟進,稱有財務顧問公司隨機致電「等錢使」打工仔,誘使他們提早取用強積金供款,事主倘表示有興趣,該公司會提供申索表格、法定聲明及假外國地址等文件給他們申請,並教唆申索人向民政事務處發假誓,訛稱會移民永久離港。得到宣誓證明後連同強積金公司發出的累算權益報告表,再呈交積金局,約一個月便能取回自己的強積金供款,而財務顧問則會收取兩至三成佣金。
警方經調查鎖定兩間涉案財務顧問公司,其中一間辦事處位於油麻地彌敦道573號。商罪科聯同西九龍總區重案組探員搜查兩間公司,撿走電腦及大批文件,同時掩至其他地方拘捕涉案7名申索人,總共拘19人,涉款700萬。

積金局主管(執法)李舜明提醒市民,強積金供款一般於65歲才能提取,除非有特殊情況如供款人永久離港才能提早取用,若供款人作出虛假陳述則屬嚴重罪行。大律師陸偉雄解釋,根據《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規定,作出虛假或具誤導性陳述最高刑罰可監禁一年。涉案財務公司涉嫌教唆供款人發假誓,而供款人與公司合作屬串謀詐騙,根據《刑事罪行條例》一經罪成,最高可監禁14年。
工聯會副理事長周聯僑表示,聽聞一些工友受中介人教唆而非法提用強積金,他認為供款人提早取用強積金供款,畢竟也是自己血汗錢,雖然違法但情有可原,反而教唆的中介人存心騙取佣金,應當嚴厲打擊。據知,現時每年平均有近2萬人聲稱永久離港而提早取用強積金供款,估計涉款近10億元,部份更證實涉及虛假陳述。2008年,積金局經翻查8年舊賬後找出一批可疑個案轉交警方,最終拘捕11 名涉發假誓騙取強積金人士。另外,法庭於去年裁定欺騙誤導積金局的一名供款人罪成判囚21天,成為首名因違反《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被判入獄的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