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的中港大戰首回合,香港獲分配門票2,000,瞬即售罄,一票難求;一如以往的外隊訪港賽事,賣飛的手法總遭外界批評:球迷炮轟實名制、要登記內地電話太麻煩、網上系統「死機」,甚至有指曾參加社運者未能通過「審查」。
孰真孰假,無從稽考。正如我們也很想知道食水為何含鉛,卻得到「水喉匠」為答案一樣;這個年頭,這個地方,有太多事情再努力鑽研都得不到真相。既然國際足協對大型賽事的主客門票分配有明文規定,買不到門票,也只能想想用別的方法支持港隊。
不,我不打算叫大家於臉書搞個專頁「集氣」,或於比賽當日找個地方聚在一起唱《海闊天空》之類。想欣賞賽事,看電視或網上直播,總有辦法;熱情球迷會前往接機接車,也不失為給鼓勵球員的良方。但我認為,最直接的,還是購票進場——先別罵我,我當然知道連九月八日港隊主場對卡塔爾的門票都一早賣光,下一次香港主場對中國,也定必爭飛爭個頭崩額裂;我說的,是本地賽事。
唔關事?當然關事!球員踢的本土賽事遠多於港隊,他們在港超踢得是否出色,直接影響港隊表現,兩者本來就環環相扣。港隊的戰績,絕不會因一次海外集訓或幾次操練而顯著提升,反而是本地波多人入場,球市興旺,到時有更多企業願意投資足球、更多人有意投身這行業時,這樣,才叫真正進步。早前曾於此欄寫過,希望是次港足熱潮不止因中港矛盾而起;數月過去,不少人仍只知中港對戰,又有多少個知道港超聯於九月十二日開鑼?
真心撐港足,並不拘泥於買不到門票那一次半次,多些入場睇本地波,也已經是在支持港隊了;若有一天,連本土賽事都有人因買不到飛而大感不滿,大概主辦單位也是會頭痛的,但就絕對是個快樂的煩惱。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