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7歲的小佑患有多種先天性疾病,出生後多次進出醫院,年紀小小已患有心漏症,雙手關節異常、嘴部肌肉遲緩,而且右耳天生無耳蝸失聽,左耳聽覺僅餘六成。雖然小佑母親看着這個瘦弱小子接受各種手術,導致「全身無好肉」而流淚不停,但承諾會守護兒子成長,替他遮風擋雨。
記者:黎梓緯
小佑是家中次子,有個13歲身體健康的兄長,但提到小佑的病患,他的母親立即哭成淚人,「醫生話佢個心有個五毫子大嘅窿,做手術當日好擔心,五、六個鐘一直企喺手術室外唔敢走,佢出到嚟全身插曬喉。」
多病的小佑進出手術室次數多得數不清,雙手關節呈90度彎曲的他,雙手動過三次手術,尿道兩次,肛門一次...但最嚴重是醫治心漏症的手術,她在手術室外等了五個鐘,直至看到兒子推出來才鬆一口氣,幸好手術成功,至今小佑仍定期覆診控制病情。
雖然小佑精靈活潑,喜歡四處跑跑跳跳,但原來他天生右耳沒有耳蝸,亦沒長出耳殼,左耳聽覺餘下六成,影響聽力和學習能力,醫生建議植入人工耳蝸。
除此,小佑天生雙手關節彎曲,不能伸直,無法如常人般執筆寫字,做功課或繪畫要由中指及食指夾筆,因此做功課時十分費勁,但他甚喜歡繪畫,有時兩母子在作畫,渡過一個下午,而且小佑嘴部肌肉遲緩,加上聽力受損,現時小佑說話不流暢,咬字亦不清晰。
為照顧兒子,小佑母親費盡心思,兒子嘴部肌肉遲緩,她便把食物煮軟一點,並剪碎食物,方便進食;兒子認字能力差,她便製作字卡貼在飯桌旁,方便隨時學習。
病弱的小佑是媽媽的心頭肉,她說當看到兒子在幼稚園懂得用匙食飯,開心莫名,但當別人望着兒子彎曲的雙手便不是味兒,特別是有人問:「點解隻手咁㗎?」她便心如刀割。而且小佑右耳的缺憾亦成為路人指指點點目標,為免再成焦點,母親讓小佑留一頭蓋過右耳的髮遮掩。「每次發現啲人望住,或者問佢發生咩事,我都會好痛心。」
由於小佑聽力受損,影響說話能力發音不準,醫生原本建議他入讀小學前安裝人工耳蝸,惟母親無力支付2萬元費用一直拖延至今。她承諾有生之年會守護小佑,但希望兒子學懂自我照顧獨立,讀好書爭取好成績。小佑現時入讀特殊學校,今年升讀小二,家人盼望可儘快安裝人工耳蝸,方便學習。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派出關顧主任了解「小佑」的情況後,得悉他需要佩戴人工耳蝸。盼善長慷慨解囊,令他可以添置人工耳蝸,重過新生活。
「小佑」捐款編號:C3980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bit.ly/facebook_adcf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bit.ly/youtube_adcf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