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儀式 - 邁克

祝福的儀式 - 邁克

雖然張愛玲極盡抵死之能事,把翻譯歐文小說貶為與不喜歡的人交談,成績卻依然充滿驚喜,《無頭騎士》諷刺男主角的妙筆尤其譯得活靈活現,那些大段大段關於食物的描寫,她譯的時候大概有面對再話不投機的人、聊着聊着也找到共同話題的感覺吧?而「距今剛巧隔了夠長的時間,可以容許每一個說故事的人用一點漂亮的虛構的情節把他的故事渲染一下,並且把他自己說成每一件偉大事蹟的主角」,不正是後來創作《小團圓》最貼切的形容嗎?聊天之後沒有成為朋友,水晶心肝仍舊可以從中獲得啟迪,我們這些習慣接受陌生人仁慈的色途老馬不會不明白。
何況以她的造詣和功力,勉為其難拿起筆應酬幾句,也自有其可觀之處,譬如那篇賀皇冠雜誌生日的《四十而不惑》,看似心不在焉顧左右而言他,我就讀一次寫一個服字──上了年紀的她終於學了乖,知道公共關係不能不搞,討厭與人交往是一回事,飯碗砸了可不是開玩笑的。劈頭來個「皇冠紀念四十週年,編者來信要我寫個祝福的小故事。我想來想去沒有」,已經令人拍案叫絕,就像逼不得已出席宴會,一進門攤開雙手高調宣佈沒有帶禮物。結果怎樣呢?就由《聖經》的雅各講起,「父親對子女有祝福的權威,詛咒也一樣有效。中國人的『善頌善禱』就只是說吉利話希望應驗」,主人家聽不聽得出話裏有話不知道,看熱鬧的閒人早笑彎了腰。更攞膽的還在後頭:「祭祀祈求祖宗保佑,也只能暗中保佑,沒有祝福的儀式」,皇冠的鎮社之寶瓊瑤女士,一輩子別想寫得出這種軟綿綿但充滿骨頭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