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豬肉 - 李純恩

肥豬肉 - 李純恩

在家晚飯,主菜是蒜子白燒肉。四四方方一大塊五花腩,加八角、花椒、薑、大量蒜頭,加鹽,放鍋裏加水,大火將水煮開,小火慢燉。把肉燉爛,蒜頭也酥爛,蒜香鹽香燉進肉裏,五花肉鹹香豐腴,切成片可熱食,可涼吃。鍋裏的蒜頭也酥爛,飽吸肉汁,鮮美可口。
於是想喝一點酒,正好有台灣的「Ka Va Lan」單麥威士忌,加冰,香醇可口,吃肉吃菜,不一會有點High,吃到了一塊肥肉,口中豐腴美滿,心裏卻格登響了一下:這肉太肥了。嫌豬肉肥,當然是現代思想,知道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會這個高那個高。現代人知識豐富了,也就多事了。
幾年前回上海,發現舅舅們都不吃肥肉了,豬肉都挑瘦的吃,五花肉只吃瘦的幾層,肥的都挑掉。上海人從前哪是這樣的,紅燒豬肉,紅燒蹄膀,沒有肥肉怎麼好吃?「文革」時期上海人說:在豬肉枱上可以看見全世界最難看的臉色。那臉色是豬肉佬的,豬肉佬手執豬肉刀,一刀下去切哪一塊豬肉給你由他說了算,所以大家都要討好他,望他刀下有情,可以切一塊肥豬肉給你。是的,那年頭,肥豬肉才是好豬肉。俗話形容痛失良機,也叫作「到嘴邊的肥肉飛走了」,可見肥豬肉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但到了今天,如果再要討好豬肉佬的話,就得要求他切瘦肉了。到今天,連我自己吃了塊肥肉都會猶疑一下,可見真是知識改變命運,日子越來越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