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滿星疊是泰北一個幾萬人的山鄉,因為坤沙而出名。居於此地20年以上的居民,幾乎家家都有人曾在毒梟手下當過兵、謀過差,40歲以上的人,個個都能跟你講坤沙的故事。
滿星疊的人把坤沙奉為英雄,他們把坤沙當年的指揮部闢為博物館,原物保留供人參觀。問當地人怎麼看坤沙製毒販毒禍害世界,曾當過坤沙電台台長、現為滿星疊大同中學校長的張明光則認為,坤沙並非外界所說那麼惡毒,他是被美國和西方妖魔化了。
遭美軍攻打六年投降
「坤沙種鴉片,是為了手下幾萬人生存。但他不許手下沾毒,不准在當地出售。他曾經說鴉片戰爭時西方用黑毒(即鴉片)殺中國人,現在我們是為中國人報仇,用是白色的子彈(白粉)」。原來坤沙有一半中國血統,中文名叫張奇夫。七十、八十年代,毒品主要輸出歐美。
按張明光校長之說,坤沙想在緬北搞獨立,實際是想回歸中國;他大量引入早期的國軍,委以重任,在滿星疊辦中文大同中學,傳授中國文化,直至今天仍然如故,免費向當地學生教授中文,且得中、港、台眾多機構資助及志願者義教。記者採訪當日,就遇到多位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在該校做義工。
坤沙在外部世界惡名昭著,但滿星疊人卻奉其為英雄,並以曾在坤沙手下打過仗為榮。他們甚至認為,如果不是當年金三角毒品輸出美國太多(佔一半),導致美國政府介入,支持泰、緬傾力追殺坤沙,坤沙的「撣邦共和國」獨立大業或真能實現,「那時候,中國在東南亞肯定會多一個盟友,甚至成為中國的一部份」。
美國支持泰緬剿滅坤沙的軍事行動持續了6年,1996年1月,坤沙向緬甸政府投降,被緬軍政府安置在仰光養老,與昂山素姬為鄰。2007年10月30日,一代毒梟坤沙因糖尿病和高血壓去世。
■記者陳永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