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左將令英國變天(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老左將令英國變天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大英帝國在香港下旗歸國已18年,可大家對它仍戀戀不捨,它的文化、經濟以至政治變動如蘇格蘭獨立公投都非常矚目。即使撇開戀殖情結,現時如火如荼的英國工黨新黨魁選舉也很值得關注。一手令新黨魁選舉有趣起來的,是名不見經傳的「老左」工黨後座議員科賓(Jeremy Corbyn)。
說科賓是「老左」有兩層意思。其一是他一九八三年首次當選下議院議員進入國會。當年在Michael Foot領導下工黨全面向左轉,結果被鐵娘子戴卓爾夫人痛宰,不但無法奪回政權,議席更大減至只剩209席,是工黨二戰以來最大敗績,科賓可說是工黨左轉下的少數倖存者。跟他同期的議員大部份已退出政壇又或對政治感到失望。
第二層意思是科賓的競選政綱回到八十年代的左翼思潮,包括重新把某些公共服務如鐵路國有化、單方面放棄核武、加稅以收窄貧富懸殊等。自從戴卓爾革命打破二戰後的凱恩斯主義共識及令英國大舉向右轉(私營化、市場化)後,國有化、加稅幾乎已成為政治no go area,沒有枱面上的政治人物敢再提。前工黨首相貝理雅、白高敦更以廢棄國有化政策為號召建立「新工黨」(New Labour),以此重奪政權,執政十三年。現在科賓居然再彈八十年代的舊調,怎能不說他是「老左」呢?
可是,正是這樣一位「老左」顛覆了工黨的政治生態,刮起一陣政治參與的熱情及旋風,很多年輕人參與科賓的競選活動,他在各大小城市舉辦的政綱解說會幾乎場場滿座,支持度更大幅領先其他三個受到黨內高層祝福的對手,令不少大老如貝理雅、白高敦等大為吃驚,紛紛出手出口批評。貝理雅還拋出這樣一句:「希望那些真心支持他的人去做換心手術!(people who say their heart is with Corbyn should get a transplant)」。
只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大老們的痛罵擋不住科賓旋風,反而令大老及他們支持的幾個主流候選人顯得脫離群眾及因循,不肯面對轉變了的政治形勢。

不滿新工黨面目模糊

科賓這個「老左」為甚麼能一鳴驚人,從區區後座議員變成黨魁熱門呢?也許傳媒大亨梅鐸說得最透徹:「Corbyn increasingly likely Labor winner. Seems only candidate who believes anything, right or wrong(科賓勝望越來越大,因為他至少有真誠相信的原則)。」
是的,科賓提出的政綱不像新工黨那樣面面俱到,想討好各方,甚至有點old school,但他至少牢牢站在社會公義公平這個工黨的核心理念上,敢於提出跟保守黨那種一面倒傾向資本家、傾向市場的政綱截然不同的想法,並且正中緊縮政策的要害。不少經濟學者都指出,緊縮政策是一個「累退」的政策,保持低稅對有錢有產階級有利,削減開支則對窮人、無產者很不利。要跟保守黨分庭抗禮,工黨當然該提出跟保守黨不一樣的想法及政策。
工黨或新工黨大老的政綱骨子裏其實都是鐵娘子那一套,只是來個修修補補而已。到上任黨領袖Ed Miliband時這些修補已令工黨面目模糊,跟保守黨難分彼此,也無法再鼓動選民特別是年輕選民的熱情,再找類似候選人不管是穿褲子或裙子的鐵娘子二世也改變不了這個面目,反而令更多工黨支持者失望。而對保守黨支持者來說,既有正牌鐵娘子繼承人,有甚麼需要改投A貨保守黨呢?
在新工黨走到盡頭,工黨面目不清的時候,科賓至少是一個clean break,提供了不同的願景,難怪工黨基層黨員及支持者蜂擁支持。且看科賓下月會否令工黨變天。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