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發局舉辦的香港單車節今年10月才舉行,但參加者須先通過的技術測試已展開。本報上周與前港隊單車代表,實地觀察首場35公里挑戰組測試,發現難度不算太高,但測試路段也有上落斜,並有急彎,而且需使用大會提供的單車,部分人或會不習慣。將會參與本周六第二場測試的參加者需多加注意。
記者:佘錦洪
35公里挑戰組參加者可踩上青馬大橋,但需要通過技術測試才可參加。記者上周五到蒲崗村道單車公園觀察首場測試過程,參加者需使用大會提供的單車,先完成繞圈測試,並且在16秒內不落地完成窄路掉頭。
大會早前已將繞圈測試標準,由20分鐘10公里減至7公里,但會因應測試日天氣再調整,如上周五天氣炎熱,大會為免參加者中暑,再改為15分鐘5公里,但仍維持平均車速約每小時20公里的要求。
2009年東亞運動會男子個人公路單車賽金牌得主鄧宏業,認為蒲崗村道單車公園場地,「有上落斜有彎道,似單車節嘅路綫。」 他指場地有一急彎位置,與青馬大橋附近的掉頭位相似,可讓參加者模擬實際情況。他指測試場地多彎位,其中在爬坡掉頭前後最急,建議參加者提高警覺,並注意轉彎姿勢,以免「炒車」。
有約三年公路單車經驗的參加者Towan,測試後認為場地多彎較辛苦,「尤其係(大會)部車Fitting唔啱,同埋比較重,踩開自己車會踩唔慣」。經常踩越野單車的周先生亦指測試標準適中,認為可反映實際賽道,「如果去唔到呢啲位,你上公路都冇意思」。楊先生則認為測試對初階玩家較難。
大會表示,技術測試由專業裁判負責,如窄路掉頭失敗有數次機會再嘗試,「見到你係緊張失手嘅都畀你試多次」,會按情況調整成績。參賽者測試的時間可供大會參考,「用嚟預到時要幾多架車執走啲人」。
至於正式賽事的安全,鄧宏業指,在公路踩單車要留意左右兩旁有無其他車手,亦不要突然剎停以免後面收掣不住,要切綫或停車時最好先做手勢示意。他稱公路上會有凹陷位或路壆,上到高架橋時可能有強側風,提醒踩單車時要握穩車把以免翻車,亦可趁未來一個多月多練習轉彎姿勢。
香港單車節詳情:
10月10日
國際專業公路繞圈賽
路線: 於尖沙咀的環形公路賽道進行
文化中心廣場單車嘉年華
10月11日
35公里挑戰組(由尖沙咀起步至馬灣,再返回尖沙咀)
10公里悠遊組(由尖沙咀起步至南昌,再返回尖沙咀)
兒童及少年單車樂、家庭單車樂(尖沙咀的環形公路賽道)
文化中心廣場單車嘉年華